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白鸭肉

白鸭肉

《中药大辞典》:白鸭肉

药材名称白鸭肉

拼音Bái Yā Ròu

别名鹜肉(《千金·食治》)。

出处《别录》

来源为鸭科动物家鸭

原形态家鸭(陶弘景),又名:鹜(《周礼》),舒凫(《尔雅》),家凫(《纲目》)。

家禽。嘴长而扁平。颈长。体扁。翅小,覆翼羽大。腹面如舟底。尾短,公鸭尾有卷羽4枚。羽毛甚密,色有全白、栗壳、黑褐等不同。公鸭的颈部多黑色而有金绿色光泽。尾端皆有分泌脂肪的尾脂腺,常以嘴取脂遍涂于羽上,故入水不濡。脚矮,前3趾有蹼,后1趾略小。鸭喜合群,胆怯。母鸭好叫,公鸭则嘶哑。无飞翔力,善游泳。主食谷类、蔬菜、鱼、虫等。

生境分部我国大部地区有饲养。

化学成分肉每lOO克含水分75克,蛋白质16.5克,脂肪7.5克,碳水化物0.1克,灰分0.9克;钙11毫克,磷1.45毫克,铁4.1毫克,硫胺素0.07毫克,核黄素0.15毫克,尼克酸4.7毫克。

性味甘咸,平。

①孟诜:"寒。"

②《日用本草》:"味甘,微凉,无毒。"

③《本草汇》:"味甘咸,平,"

归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肾二经。"

②《本草求真》:"入脾、胃,兼入肺、肾。"

功能主治滋阴养胃,利水消肿。治痨热骨蒸,咳嗽,水肿。

①《别录》:"补虚除热,和藏府,利水道。主小儿惊痫。"

②孟诜:"补中,益气,消食。""消毒热,利水道,治小儿热惊痫,头生疮肿。又和葱豉作汁饮之,去卒烦热。"

③《日华子本草》:"解丹毒,止荆。"

④《滇南本草》:"老鸭同猪蹄煮食,补气而肥体;同鸡煮食,治血晕头痛。"

⑤《本草通玄》:"主虚劳骨蒸。"

⑥《本草汇》:"滋阴除蒸,化虚痰,止咳嗽。"

⑦《随息居饮食谱》:"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嗽息惊,消螺蛳积。"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

注意①《日用本草》:"肠风下血人不可食。"

②《随息居饮食谱》:"多食滞气,滑肠,凡为阳虚脾弱,外感未清,痞胀脚气,便泻、肠风皆忌之。"

复方①治一切久怯,极虚惫,咳嗽、吐痰、咯血、发热:黑嘴白鸭一只,大京枣二升,参苓平胃散一升,陈煮酒一瓶。将鸭缚定脚,量患人饮酒多少,随量以酒烫温,将鸭项割开,滴血入酒,搅匀饮之,直入肺经,润补其肺。却将鸭干挦去毛,于胁边开一孔,取去肠杂,拭干,次将枣子去核,每个中实纳参苓平胃散末,填满鸭肚中,用麻扎定,以砂瓶一个,置鸭在内,四围用火慢煨,将陈酒煮,作三次添入,煮干为度,然后食,枣子阴干,随意用参汤化下。(《十药神书》白风膏)

②治卒大腹水病:青头雄鸭以水五升,煮取一升,饮尽,厚盖之,取汗佳。(《肘后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白鸭肉

药材名称白鸭肉

拼音Bái Yā Ròu

英文名duck

别名骛肉

出处出自1.《别录》。

2.陶弘景:鹜即是鸭,鸭有家、有野。又《本经》云,鴈肪一名鹜肪,其疗小异。此说则专是家鸭耳。黄雌鸭为补最胜。

3.《纲目》:按《格物论》云,鸭雄者,绿头文翅,雌者黄斑色,亦有纯黑、纯白者,又有白而乌骨者,药食更佳。鸭皆雄喑雌鸣。重阳后乃肥腯味美,清明后生卵,则内陷不满。昔有人食鸭肉成症,用秫米治之而愈。

来源药材基源:为鸭科动物家鸭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as domestica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宰杀,秋、冬季更适宜,除去羽毛及内脏,取肉鲜用。

原形态家鸭,家禽。嘴长而扁平,颈长,体扁。翅小,覆翼羽大。用面如舟底。尾短,公鸭尾有卷羽4枚。羽毛甚密,色有全白、栗壳、黑褐等不同。公鸭颈部多黑色而有金绿色光泽,且叫声嘶哑。脚矮,前3趾有蹼,后1趾略小。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鸭喜合群,胆怯。无飞翔力,善游泳。主食谷类、蔬菜、鱼虫等。

资源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饲养,定型的3个类型为北京鸭、金定鸭(卵用麻鸭)、高脚鸭(卵肉兼用型)。

化学成分肉每100g含水分75g,蛋白质(protein)16.5g,脂肪(fat)7.5g,碳水化物(carbohydrate)0.1g,灰分(ash)0.9g;钙11mg,磷1.45mg,铁4.1mg,硫胺素(thiamine)0.07mg,核黄素(riboflavin)0.15mg,烟酸(nicotinic acid)4.7mg。

性味味甘;微咸;性平

归经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补益气阴;利水消肿。主虚劳骨蒸;咳嗽;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煨烂熟,吃肉喝汤。

注意外感未清,脾虚便溏,肠风下血者禁用。

各家论述1.《纲目》:鸭,水禽也,治水利小便,宜用青头雄鸭。治虚劳热毒,宜用乌骨白鸭。

2.《本经逢原》:鹜,温中补虚,扶阳利水,是其本性。男子阳气不振者,食之最宜,患水肿人用之最妥。黑嘴白尾者,治肠胃久虚。葛可久白风膏用之,取金水相生之义。绿头老鸭,治阳水暴肿,《外台》鸭头丸用之,取通调水道之义。

3.《医林纂要》:鸭(肉)能泻肾中之积水妄热,行脉中之邪湿痰沫,故治劳热骨蒸之真阴有亏,以至邪湿之生热者,其长固在于滋阴行水也。去劳热,故治咳嗽,亦治热痢。

4.《别录》:补虚除热,和藏府,利水道。主小儿惊痫。

5.孟诜:补中,益气,消食。消毒热,利水道,治小儿热惊痫,头生疮肿。又和葱鼓作汁饮之,去卒烦热。

6.《日华子本草》:解丹毒,止痢。

7.《滇南本草》:老鸭同猪蹄煮食,补气而肥体;同鸡煮食,治血晕头痛。

8.《本草通玄》:主虚劳骨蒸。

9.《本草汇》:滋阴除蒸,化虚痰,止咳嗽。

10.《随息居饮食谱》: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嗽息惊,消螺狮积。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白粉蝶

    药材名称白粉蝶拼音Bái Fěn Dié英文名White butterfly别名白蝴蝶、粉蝶、菜白蝶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粉蝶科动物白粉蝶成虫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e

  • 黔羊蹄甲

    《全国中草药汇编》:黔羊蹄甲药材名称黔羊蹄甲拼音Qián Yánɡ Tí Jiǎ别名马蹄叶来源豆科黔羊蹄甲Bauhinia lecomtei Gagnep.,以叶、根入药

  • 藏绵芪

    药材名称藏绵芪别名滇绵芪、春黄芪来源豆科藏绵芪Astragalus tibetanus Benth ex Bunge,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西藏。性味甘、温。功能主治强壮补气,排脓生肌,利尿止汗。治

  • 臭牡丹根

    《中药大辞典》:臭牡丹根药材名称臭牡丹根拼音Chòu Mǔ Dān Gēn别名臭枫根(《植物名实图考》)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牡丹的根,9~10月间采收,晒干。性味辛苦,温

  • 姜黄草

    药材名称姜黄草拼音Jiānɡ Huánɡ Cǎo别名黄姜、老虎姜、猴节莲出处姜黄草始载《植物名实图考》二十三卷蔓草类,谓:“姜黄草,生滇南。蔓、叶俱如牵,根如姜而黄,极硬,以形得名。”据记载及附图,其

  • 荷青花

    药材名称荷青花拼音Hé Qīnɡ Huā别名刀豆三七,水菖三七(《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拐枣七、大叶老鼠七(《陕西中草药》)。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罂粟科植物荷青花的根。全年可采。原

  • 连翘

    《中国药典》:连翘药材名称连翘拼音Lián Qiáo英文名FRUCTUS FORSYTHIAE别名连壳、黄花条、黄链条花、黄奇丹、青翘、落翘来源本品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

  • 地石榴花

    药材名称地石榴花拼音Dì Shí Liu Huā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桑科植物地瓜的花。功能主治治遗精,滑精。用法用量地石榴花三至五钱。水煎服。摘录《中药大辞典》

  • 苋根

    《中药大辞典》:苋根药材名称苋根拼音Xiàn Gēn别名地筋(《石药尔雅》)。出处《石药尔雅》来源为苋科植物苋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苋"条。性味甘,寒。①《本草图经》:

  • 鹿角芦荟

    药材名称鹿角芦荟拼音Lù Jiǎo Lú Huì出处《植物名实图考》载有“象鼻草”,云:“生云南,一名象鼻莲。初生如舌,厚润有刺,两叶对生,高可尺余,边微内翁,外叶冬瘁,内叶即生,栽之盆玩,喜阴畏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