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百会疽

百会疽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玉顶发玉顶疽。多因火毒凝结上攻,生于百会穴者。初起形如粟米,根渐肿大如葡萄状,高坚红肿,焮热疼痛,身热畏寒,渴而思冷饮,便秘躁烦,脉见洪数者,宜服黄连消毒饮;若漫肿平塌,紫暗坚硬,形寒脉细之阳虚者,宜服托里消毒散外治随证选用冲和膏回阳玉龙膏;已溃可选黄灵药去腐,并用太乙膏盖贴,余见外痈

猜你喜欢

  • 金花内障

    病名。又名金星内障。“因肝经风热冲于目,致使瞳人锁如不开,后渐结成障膜如金花之样,端然失明,惟见三光”(佚名《眼科统秘》)。本病类今之瞳孔闭锁及膜闭,或由虹膜睫状体炎引起的并发性白内障等。

  • 妇科秘传

    见竹林寺女科秘书条。

  • 六变

    ①指从脉象的急、缓、大、小、滑、涩反映五脏的六种病理变化(灵枢·邪气脏腑病形》)。②指八纲中的寒、热、虚、实、表、里。

  • 马蛇子

    见《青岛中草药手册》。为石龙子之别名,详该条。

  • 王处明

    【介绍】:宋代医家。生平欠详。著有《玄秘会要针经》五卷。

  • 提插法

    指针刺时,针体在穴位内上提下插的手法。提插的幅度一般在3~5分之间,不宜过大,但其轻重快慢,则应据病情虚实而有区别。补法以插为主,重插轻提(紧按慢提);泻法以提为主,重提轻插(紧提慢按)。大幅度的反复

  • 茵陈姜附汤

    见《类证治裁》卷四。即茵陈四逆汤,见该条。

  • 瘚与厥通。《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脾脉,……缓甚为痿厥。”详厥证条。

  • 暴露赤眼生翳

    病名。《银海精微》:“(黑睛)暴露者痛而生翳。”类今之暴露性角膜炎。

  • 大荠

    出《尔雅》。为菥蓂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