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祛瘀消肿

猜你喜欢

  • 府中俞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即中府。见该条。

  • 吐绿水

    证名。见《寓意草·面议倪庆云危症再生治验》。患者不食,先吐清水,后吐绿水,进而吐黑水、吐臭水,系胃气欲绝所致。《张氏医通》卷四:“呕吐大痛,吐出色如青菜色者危。”先用理中汤,后用旋复花煎汤调服代赭石。

  • 假烟叶

    见《广州植物志》。即野烟叶,详该条。

  • 地胡椒

    见清·罗思举《简易草药》。为鹅不食草之别名,详该条。

  • 短刺

    古刺法名。十二刺之一。《灵枢·官针》:“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指治疗骨痹的针刺方法。其法进针后稍许摇动针柄,逐渐深入至骨所,然后短促提插。故名短刺。

  • 蛇足草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千层塔之别名,详该条。

  • 月漏

    指月经,详该条。

  • 生犀饮

    ①《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八方。犀角二钱,羚羊角、防风、黄芩、知母、茯苓、人参各一钱,桔梗一钱五分。为粗末,水煎,食后服。治伤寒病后,余热未清,过食辛热,两热合邪,以致瞳人散大,时见黑花,隐涩

  • 大头伤寒

    病名。见《医方考》卷一。即大头瘟。详该条。

  • 血热月经过多

    病证名。多因素体阳盛内热,热扰血溢,或过嗜辛辣,热伏冲任,迫血妄行所致。症见经血量过多,或经行持续时间延长,血色深红或紫,稠粘或有臭秽气味。面红身热,口干作渴,时作烦躁。治宜清热凉血。方用清经汤加阿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