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又称瘀血嗽、瘀血咳嗽。指咳嗽之由瘀血引起者。《医学入门》卷五:“瘀血咳,则喉间常有腥气。轻者,泻白散加生地、山栀、牡丹皮、麦门冬、桔梗;重者,桃仁、大黄、姜汁为丸服。或因打损劳役伤肺,遇风寒则
见《梅氏验方新编》第七集。即结毒溃烂的更严重者。详杨梅疮条。
即口腔。
【介绍】:东汉时医家。号翁君。曾著有《经方颂说》,不传。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魏医生。鄠(今陕西户县)人,做过太医令。
病证名。指脾虚湿盛而致的呕吐。明·张三锡《医学六要》:“久病或服克伐药,吐涎不止,脉大无力,属脾虚不能摄涎而涎泛上。”治宜理脾和胃。用六君子汤加减。
【介绍】:见叶大椿条。
见《救伤秘旨》。即花蕊石散第二方,见花蕊石散条。
证名。指四肢麻木不知痛痒。见《外台秘要》卷十四。多由气血虚弱,或痰湿阻滞经络所致。详手足不仁条。
①指每一季节的主要气候。②古时按季节制定的关于农事、医事等的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