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酒泄泻
病证名。见《不居集》卷二十一。又称酒泄。详该条。
病证名。见《不居集》卷二十一。又称酒泄。详该条。
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天津市南开医院)。金钱草30克,草薢、海金砂各15克,琥珀(冲服)1.5克,石苇、冬葵子、篇蓄、瞿麦、车前子、滑石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功能清热利湿,通淋化石。治输尿管
见《中药大辞典》。为茵芋之别名,详该条。
表里错杂的证候。因平素心、脾、肾虚,又感外邪;或外感表寒,误用攻下法所致。如症见恶寒无汗、发热,又见神乏气短、纳呆肢倦、心悸腰痛、舌白脉浮等。
《医碥》卷七方。黄芩(酒炒)、羌活、红花、姜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独活、防风、白芷、葛根、柴胡、升麻。加生姜,水煎服。治颈项强痛属痰盛者。
①即脚气。《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五:“夫脚气者,晋宋以前名曰缓风,《小品》谓之脚弱。”详脚气条。②指脚膝软弱之证,包括脚气和气脚。见《中藏经·论脚弱状候不同》。参见气脚条。
【生卒】:1884~1968年【介绍】:现代医家。浙江萧山人。从事临床工作数十年,积有丰富经验,善治内科各种杂病,所拟方剂,有的制成成药,受到患者欢迎。建国前,主张中医吸取西医之长,并创办华北国医学院
病证名。《目经大成》卷二:“此证皆由患疾,妄称时眼,不以为意,……致风邪深入,久而不瘳,然后内急外弛,皮宽弦紧,睫渐拳倒。”即倒睫拳毛。详该条。
病名。生于胁部的疽。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证治参见肋疽条。
①见《中药材手册》。即青风藤。②见《江西中药》。为爬山虎之别名,各详该条。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马王堆汉墓帛书简称鬾即继病。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