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类证治裁》卷七。即归芍异功汤作散剂。治证同。见归芍异功汤条。
见《本草纲目》。为伏龙肝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姚浚条。
见《重庆草药》。为松塔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即脱臼。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天泉,见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油柑叶之别名,详该条。
指引致痘疮(天花)之邪毒。中医认为痘疮系因内蕴之胎毒为外在的天行疠气所引动而发病,故称为“痘毒”。《医学正传》卷之八:“盖因胎毒藏于命门,遇岁火太过,热毒流行之年,则痘毒因之而发作矣。”
古刺法名。九刺之一。《灵枢·官针》:“大泻刺(《针灸甲乙经》注:一作太刺)者,刺大脓以铍针也。”是指用铍针切开排脓的方法。实为外科治疗方法的一种。古代列于针刺疗法之内。以其切开痈肿,畅泻脓血,故名大泻
针刺手法名。出金·窦汉卿《金针赋》。紧,作急解;按,指下按(插)。紧提慢按,就是急提缓插的意思。紧提刺激较重;慢按刺激较轻,故亦称重提轻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