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肾虚腰痛

肾虚腰痛

证名。腰痛之一。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丸。又称肾经腰痛。因房室不节、劳倦过度损伤肾脏精气所致。《金匮翼·腰痛》:“肾虚腰痛者,精气不足,足少阴气衰也。……其症形羸气少,行立不支,而卧息少可。无甚大痛,而悠悠戚戚,屡发不已。”又有阳虚阴虚之不同。肾阳虚者,症见腰间冷痛,手足不温,面色苍白,便溏溺清,舌淡,脉沉细或虚软无力。治宜温阳补肾。可用八味丸二至丸右归丸补髓丹等方。肾阴虚者,症见腰痛绵绵,面色黧黑头晕耳鸣咽干口燥。阴虚而火旺者,更见面红升火,内热心烦小便黄赤舌质红,脉细数或洪而无力。治宜滋阴补肾。可用左归丸当归地黄饮大补阴丸等方。本证可见于慢性肾炎、肾下垂、腰肌劳损、脊椎结核等病。

猜你喜欢

  • 食积喘逆

    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二。即食喘。详该条。

  • 脱营失精

    ①出《素问·疏五过论》。由于情志内伤,耗营伤精所致,症见形体消瘦,精神憔悴,饮食无味,畏寒,善惊,健忘,四肢痿废等。治宜益精养血,镇心安神。②《张氏医通·杂门》引陈毓仁《痈疽图形》所载“失营”,认为即

  • 胎病脏寒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五十九。指初生婴儿生后腹壁青脉暴露,时膨时减,按之虚软,呃呃作声,日夜不禁的证候。古人认为是由于儿在胎中,妊母恣食生冷过度,有时肠鸣,腹泻,儿受其气,因引起内脏虚寒而成。治宜

  • 灯笼病

    病名。指瘀血所致里热外凉者。《医林改错》卷上:“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瘀血。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治当活血祛瘀,宜用而府逐瘀汤。

  • 疗耳眼方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14卷,梁·甘之撰,已佚。

  • 假五味子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盐麸子之别名,详该条。

  • 解毒蕨

    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小叶金花草之别名,详该条。

  • 类聚祛风散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三方。硫黄、寒水石、枯矾、贯众各二两,蛇床子一两,朴硝五钱。为细末,猪油捣烂调敷。治大麻风。

  • 人言

    见《本事方》。为砒石之别名,详该条。

  • 曲转

    外伤后功能锻炼的方法。《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凡曲转,如手腕、脚凹、手指之类,要转动、用药贴,将绢片包之。后时时运动,盖曲则得伸,得伸则不得屈,或屈或伸,时时为之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