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卫生简报》(3):11,1971。为飞扬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藏医学家。著有《后续医典释解心明海》。
出《灵枢·九针论》。镵针的前身,古时缝纫之针。《针灸甲乙经》称布针。
病名。指蛲虫等寄生于肠道引起机械性刺激所致的痢疾样腹泻。《张氏医通》卷七:“蛲虫痢,其证腹大,皮肤黄粗,循循戚戚然,……或痒,或(虫)从谷道中溢也。”治疗以杀虫为主。方如化虫丸、乌梅丸、扫虫煎。外用百
病名。即反花疮。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福建人。好学善医,善治肺病(结核)。常索取高额诊金,方为人诊治。
【介绍】:清医家。四川巴县人。公元1722年曾在太医院任职,撰《药性通考》8卷,论415种药物之药性与主治,並附或问以答疑难。另列有医论25则以论杂证及其治方。
经穴名。代号LI17。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天顶。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颈外侧,扶突穴下1寸,胸锁乳突肌后缘;或于扶突穴与缺盆穴连线之中点处取穴(《医宗金鉴》)。另说“在缺盆上,直扶突、气舍后一寸五分。
《疮疡经验全书》卷一方。升麻、甘草、牛蒡子、乳香、黄连、栀子、当归尾、川芎、白芍药、生地黄、桃仁、黄芩、羌活、独活、桔梗、白芷、青皮、蝉蜕、连翘、金银花。为细末,外搽患处。治发眉疮,疮发于眉至额部,初
【介绍】:见沈应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