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胸痞

胸痞

证名。①指胸中满塞不痛。《症因脉治·胸痛论》:“若胸中满塞而不痛,又名胸痞。”《杂病源流犀烛·胸膈脊背乳病源流》:“大约胸满不痛者为痞,满而痛者为结胸治法虽始终略同,自有重轻之异。先即胸痞明之。东垣曰,大阴湿土,主壅塞,乃土来心下而为痞也,伤寒下早亦为痞。……酒积杂病,下之过亦作痞。”参见心下痞满、痞条。②指胸中闷痛,属胸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病者心下坚满,痞,急痛,肌中苦痹缓,急如刺,不得俛仰,其胸前皮皆痛,手不得犯,胸中愊愊而满,短气,咳唾引痛,咽塞不利,习习如痒,喉中干燥,时欲吐呕,烦闷,自汗时出,痛引彻背,不治则数日杀人,病名胸痞。由下虚极,气上控膈使然,其脉阳微阴结。”治用栝篓丸、橘皮生姜汤等方。参见胸痹条。

猜你喜欢

  • 皂李

    出《新修本草》。为鼠李之别名,详该条。

  • 祝尧民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明代医生。河南洛阳人。年轻时以文章名,后学医,自号薜衣道人。长于治疗疮疡及正骨等,后入山修道。

  • 沸水菊

    见《广西中药志》。为千日红之别名,详该条。

  • 理中安蚘散

    《证治准绳·伤寒》帙之四方。人参三钱,白术、白茯苓、干姜各一钱半,川椒十四粒,乌梅三枚。为粗末,水煎服。治气冲心痛,饥不欲食,吐蚘者。

  • 苏沈九宝汤

    《丹溪心法附余》卷五引《简易方》方。桑白皮、甘草、大腹皮、官桂、麻黄、薄荷、陈皮、紫苏、杏仁各六分。为粗末,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乌梅半个,水煎服。治老幼素有喘急,发则连绵不已,咳嗽哮吼,夜不得眠。

  • 姚起凤

    【介绍】:明代医生。仪真(今江苏仪征县)人。父姚方林业医,他继承父业治病不计较名利。

  • 胰俞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1974年版)。即胃管下俞。见该条。

  • 漆渣

    见《中药材手册》。为干漆之别名,详该条。

  • 灸疮

    指因灸而灼伤局部所形成的疮。见《金匮要略》。《明堂灸经》曰:“凡着艾得疮发,所患即差;不得疮发,其疾不愈。”灸疮形成后,应保持清洁,勤换膏药,防止感染,一般经6~8周后灸疮自行愈合脱痂。

  • 胃汁

    即胃津。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