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脉因证治

脉因证治

  • 脉因证治

    缪序卷一一、卒尸二、痹三、?(痉)四、痿五、厥六、伤寒六经余证七、大头肿痛(附:蛤蟆瘟)蛤蟆瘟八、霍乱九、瘟病十、伤暑十一、疟十二、疸十三、劳(劳极 烦热 劳瘵)劳极烦热劳瘵卷二十四、热十五、吐衄下血

  • 脉因证治

    书名。2卷(一作4卷)。旧题元·朱丹溪撰。本书介绍各科临床病证凡70篇,各证论述的次序先后为脉诊、病因、证候及治法,故名。本书一般认为并非朱氏原著,系采集《丹溪心法》、《活法机要》、《格致余论》等书的

猜你喜欢

  • 丁奚

    病名。①小儿黄瘦腹大的证候。《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丁奚病者,由乳食过度,而脾胃尚弱,不能消磨故也。哺食不消,则水谷之精减损,无以营其气血,致肌肉消瘠,其病腹大颈小,黄瘦是也。”②凡小儿因吐泻久

  • 楼全善

    【介绍】:见楼英条。

  • 内踝上

    经外奇穴名。《干金要方》:“诸风,若筋急不能行者,内踝筋急,灸内踝上四十壮。”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作奇穴,名内踝上。定位在内踝上缘上一寸,胫骨内缘处。

  • 土红花

    见《陆川本草》。为扶桑花之别名,详该条。

  • 山柑橘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山小橘之别名,详该条。

  • 张振鋆

    【介绍】:见张筱衫条。

  • 鼻赘

    病名。①为鼻息肉,《冯氏锦囊秘录》卷六:“湿热之气,……得以上炎,为鼻生赘,……是以上燎而鼻生息肉。参见鼻痔条。②酒皶鼻而进入肥大期者,称鼻赘。

  • 脉诀阐微

    见辨证录条。

  • 赵兰亭

    【介绍】:清代医家。字延海。天台(原属浙江会稽)人。采集众说,收录秘方,辑成《伤科秘旨》一卷(1852年刻)。

  • 妙应大师

    【介绍】:见张明德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