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舌衄

舌衄

病证名。见《证治要诀·诸血门》。又称舌上出血。指血液从舌体流出。《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心主血脉,而候于舌。若心藏有热,则舌上出血如涌泉。”舌乃心苗,舌本又为肝脉所络,故多因心肝火盛,热迫血外出。因心火上炎者,可伴见舌红舌胀心烦不寐等。治宜清泄心火,方用泻心汤,或导赤饮加黄连连翘蒲黄。因肝火上扰者,多伴见头痛目赤胁痛舌干。治宜清肝泻火,如文蛤散龙胆泻肝汤当归龙荟丸等方。外治可用炒蒲黄末、炒槐花末等抹敷。《景岳全书·杂证谟》:“舌上无故出血如缕者,以心、脾、肾之脉皆及于舌,若此诸经有火,则皆能令舌出血。”又《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有舌硬而出血者,宜木贼煎;有舌肿出血如泉者,宜涂舌丹;有舌上出血,窍如针孔者,宜紫金沙丸。”《血证论》认为“胃火熏之,亦能出血。”故须详审。参见衄血有关条。

猜你喜欢

  • 无头藤

    见《广东中草药》。为无根藤之别名,详该条。

  • 钱瑛

    【生卒】:十五世纪【介绍】:明代医生。字良玉。苏州(今属江苏省)人。世传小儿医,宣德年间(1426~1434年)在太医院任职。其子恒、恺、悌、愃,皆继医业。钱恒(字伯常),于成化年间(1465-148

  • 黄芪建中汤

    《金匮要略》方。桂枝、炙甘草、生姜各三两,芍药六两,大枣十二枚,饴糖(烊化)一升,黄芪一两半。水煎,分三次服。治阴阳气血不足,腹中拘急,自汗或盗汗,身重或不仁,脉大而虚等症。若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

  • 春砂仁

    出《古今药物别名考》。为砂仁之处方名,详该条。

  • 血会

    八会穴之一。《难经·四十五难》:“血会膈俞。”膈俞位居心俞和肝俞之间。心主血,肝藏血,本穴居中,血液聚会,故名。凡血之为病,皆可酌情取用。

  • 护膝骨

    骨名。即髌骨。详髌条。

  • 舌中

    即舌心,舌的中心部分。属脾胃。《灵枢·经别》:“足太阴之正,……上结于咽,贯舌中。”

  • 伤寒大白

    书名。4卷。清·秦之桢撰。刊于1714年。秦氏以《伤寒论》中一些使读者难以明白处,得此书可以尽白,故以“大白”为书名。作者指出治疗伤寒热病当分表邪、里邪、兼有表里邪三种情况。书中以长沙地区作为南北的界

  • 番椒

    见《群芳谱》。即辣椒,详该条。

  • 白水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三白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