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茯苓甘草汤

茯苓甘草汤

伤寒论》:茯苓甘草汤

药方名称茯苓甘草汤

别名茯苓桂甘汤、茯苓

处方茯苓2两,桂枝2两(去皮),甘草1两(炙),生姜3两(切)。

功能主治温中化饮,通阳利水。主心下停饮,心悸,汗出不渴,小便不利;咳而遗溺;奔豚。伤寒汗出不渴者;伤寒厥而心下悸者。伤寒发汗后,腹下气满,小便不利。膀胱腑发咳,咳而遗溺。疝作奔豚。

用法用量茯苓桂甘汤(《医学入门》卷四)、茯苓汤(《嵩崖尊生》卷七)。

各家论述1.《普济方》;茯苓甘草之甘,益津液而和卫,桂枝生姜之辛,助阳气而解表。

2.《内台方议》:今此汗出而渴者,为邪不传里,但在表而表虚也。故与茯苓为君而益津和中;甘草为臣辅之;以桂枝为佐,生姜为使,二者之辛而固卫气者也。③《伤寒附翼》:此厥明伤寒发散内邪之汗剂,凡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后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此方本欲利水,反取表药为里症用,故虽重用姜、桂,而以里药名方耳。厥明伤寒,先热者后必厥,先热时必消渴。今厥而心下悸,是下利之源,斯时不热不渴可知矣。因消渴时饮水多,心下之水气不能入心为汗,蓄而不消,故四肢逆冷而心下悸也。肺为水母,肺气不化,则水气不行。茯苓为化气之品,故能清水之源;桂枝生姜,则从辛入肺,使水气通于肺,以行营卫阴阳,则外走肌表而为汗矣;佐甘草以缓之,汗出周身,而厥自止,水精四布,而悸自安。以之治水者,即所以治厥也。伤寒心悸无汗而不渴者,津液未亏,故也用此方大发其汗。用姜、桂与茯苓等分,而不用芍药、大枣,是大发其汗。佐甘草者,一以协辛发汗,且恐水渍入胃也。

临床应用心下停水:程某,男,年48岁。平素脾气衰弱,常患噫气胃满,消化滞呆之证。后在溽暑季节,贪食瓜果,而患腹泻。服健脾利水之剂,腹泻止,而胸脘满闷异常,逆气上冲,烦躁不宁,头眩欲呕,心下漉漉作水声,四肢逆冷,舌质淡,而苔白腻,脉象沉弦。此为脾不健运,水湿停潴之证。故以扶阳温胃行水之茯苓甘草汤治之。处方:桂枝15g,茯苓24g,生姜15g,甘草3g。连服2剂,而躁烦不作,脘闷消失,冲逆平息,脉象虚软。后以健脾行水之剂,调理而愈。

摘录伤寒论

《会约》卷四:茯苓甘草汤

药方名称茯苓甘草汤

处方半夏2钱,生姜3钱,茯苓3钱,甘草1钱,陈皮1钱,白术1钱半。

功能主治水停心下,眩悸呕吐。

用法用量水煎服。

如渴而小水不利,加泽泻8分,肉桂5分。

摘录《会约》卷四

猜你喜欢

  • 黑布膏

    药方名称黑布膏处方黑醋半斤,五倍子末2两8钱,蜈蚣1条,蜂蜜6钱。功能主治收敛,止痒,止痛。主用法用量先将损害面用茶水洗净,将药涂于范围内,每日换1次。摘录《中医外科学讲义》

  • 红药贴膏

    药方名称红药贴膏处方三七、白芷、土鳖虫、川芎、当归、红花、冰片、樟脑、水杨酸甲酯、薄荷脑、颠茄流浸膏、硫酸软骨素、盐酸苯海拉明性状为淡红色片状橡胶膏;气芳香。炮制上十三味,将三七、白芷、土鳖虫、川芎、

  • 必消散

    药方名称必消散处方五木大杨树上木耳菌。制法拭净,净瓦上炙焦存性,为细末。功能主治妇人乳肿,不论内外。用法用量每服3钱,砂糖调陈酒送下。即消。摘录《医学从众录》卷八

  • 滋心阴口服液

    药方名称滋心阴口服液处方麦冬、赤芍、北沙参、三七性状为红棕色的澄清液体;气微香,味甜、微苦。炮制以上四味,麦冬、北沙参加水煎煮三次,第一、二次各2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

  • 大黄桔梗汤

    药方名称大黄桔梗汤处方大黄(锉,醋炒)2两,桔梗(炒)1两,甘草(炙,锉)半两,朴消半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伤寒热病饮水,结胸硬满。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摘录《圣

  • 大圣泽兰散

    药方名称大圣泽兰散处方泽兰3两,生地5两,白芍两半(炒),当归3两,石膏3两,人参两半,甘草6钱,白薇两半,川芎8钱,柏子仁3两,茯苓两半,白术两半(炒)。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产后狂病,脉洪数软涩者。

  • 观音救命散

    药方名称观音救命散处方木香1钱,川连1两。制法以水3碗,煮干,去川连,只以木香干焙为末。功能主治小儿热泻。用法用量分3服,或2服,量儿大小与之,加灯草数茎,各长4寸,枣子1枚,乳食前煎汤调下。摘录《普

  • 凉血宽肠汤

    药方名称凉血宽肠汤处方当归1钱,生地黄1钱,黄芩1钱,黄柏7分,枳壳8分,荆芥5分,甘草5分,防风6分,桃仁7枚,大黄5分(看虚实用)。功能主治痔肿疼痛,大便燥结。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熟,空心温

  • 塌胀丸

    药方名称塌胀丸处方白樟柳根90克(锉细)赤小豆150克 陈橘皮(去白)60克木香30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滴水和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健脾理气,行水消肿,治水溢皮肤,浑身肿胀,喘急,小便不利。用法用量每

  • 温阳降浊汤

    药方名称温阳降浊汤处方茯苓15克,白术12克,附片9克,白芍12克,西洋参6克,黄连4.5克,苏叶9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生姜12克。功能主治温肾健脾,降浊和中,宣通水道。主肾脾阳虚,水气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