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荩草

荩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荩草

药材名称荩草

拼音Jìn Cǎo

别名绿竹、马耳草、马耳朵草、中亚荩草

来源禾本科荩草Arthraxon hispidus (Thunb.)Makino var. centrasiaticus Honda,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全国各地。

化学成分含马耳草素arthraxin C21H16O9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降逆,止咳平喘,解毒,袪风湿。主治肝炎,久咳气喘,咽喉炎,口腔炎,鼻炎,淋巴腺炎,乳腺炎。外用治疥癣,皮肤瘙痒,痈疖。

用法用量0.5~1两,水煎服。外用荩草2两,水煎外洗。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荩草

药材名称荩草

拼音Jìn Cǎo

别名菉竹(《诗经》),王刍(《毛诗传》),黄草(《吴普本草》),蓐、鸱脚莎(《尔雅》郭璞注),菉蓐草(《唐本草》),细叶莠竹、毛竹(《广州植物志》),马耳草(《吉林中草药》)。

出处《本经》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荩草全草。秋季采收。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秆细弱,无毛,基部倾斜,高30~45厘米,多节,常分枝,基部的节着土后易生根。叶鞘短于节间,生短硬疣毛;叶舌膜质,边缘具纤毛;叶片卵状披针形,长2~4厘米,宽8~15毫米,基部星心形抱茎,除下部边缘生纤毛外,余均无毛。总状花序细弱,长1.5~3厘米,2~10枚,呈指状排列或簇生于茎顶;有柄小穗退化,仅剩短柄;无柄小穗长4~4.5毫米,卵状披针形,灰绿色或带紫色;第1颖具7~9脉,先端钝;第2颖与第1颖等长,舟形,具9脉,而两侧脉不明显,先端尖;第1外稃长圆形,先端尖,长约为第1颖的2/3;第2外稃与第1外稃等长,近基部伸出1曲膝的芒;雄蕊2,花药黄色或紫色,长0.7~1毫米。颖果长圆形,与稃体几等长。花、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长山坡草地和阴湿处。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化学成分叶和茎含乌头酸、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荩草素。

性味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无毒。"

功能主治止咳、定喘,杀虫。

①《本经》:"主久咳上气喘逆,久寒,惊悸,痂疥,白秃疡气,杀皮肤小虫。"

②《药性论》:"治一切恶疮。"

③《吉林中草药》:"驱寒定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本草经集注》:"畏鼠妇。"

复方①治气喘上气:马耳草四钱。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②治恶疮疥癣:马耳草捣烂敷患处。(《吉林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荩草

药材名称荩草

拼音Jìn Cǎo

英文名Herb of Hispid Arthraxon

别名菉竹、王刍、戾草、黄草、蓐、鸱脚莎、盭草、晋灼、蓐草、细叶秀竹、马耳草、马耳朵草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唐本草》:荩草,叶似竹而细薄,茎亦圆小。生平泽溪涧之侧,荆襄人煮以染黄,色极鲜好。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荩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thraxon hispidus (Thunb.) Makino

采收和储藏:7-9月割取全草,晒干。

原形态荩草,一年生草本。秆细弱无毛,基部倾斜,高30-45cm,分枝多节。叶鞘短于节间,有短硬疣毛;叶舌膜质,边缘具纤毛;叶片卵状披针形,长2-4cm,宽8-15mm,除下部边缘生纤毛外,余均无毛。总状花序细弱,长1.5-3cm,2-10个成指状排列或簇生于秆顶,穗轴节间无毛,长为小穗的2/3-3/4,小穗挛生,有柄小穗退化成0.2-1mm的柄;无柄小穗长4-4.5mm,卵状披针形,灰绿色或带紫色;第1颖边缘带膜质,有7-9脉,脉上粗糙,先端钝;第2颖近膜质,与第1颖等长,舟形,具3脉,侧脉不明显,先端尖;第1外稃,长圆形,先端尖,长约为第1颖的2/3,第2外稃与第1外稃等长,近基部伸出1膝曲的芒,芒长6-9mm,下部扭转;雄蕊2;花黄色或紫色,长0.7-1mm。颖果长圆形,与稃体几等长。花、果期8-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长于山坡、草地和阴湿处。

资源分布:全国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叶和茎含乌头酸(aconiti cacid)、木犀草素(luteolin)、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荩草素(anthraxin)。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止咳定喘;杀虫解毒。主久咳气喘;肝炎;咽喉炎;口腔炎;鼻炎;淋巴结炎;乳腺炎;疮疡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本草经集注》:畏鼠妇

复方①治气喘上气:马耳草四钱。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②治恶疮疥癣:马耳草捣烂敷患处,(《吉林中草药》)

各家论述1.《本经》:主久咳上气喘逆,久寒,惊悸,痂疥,白秃疡气,杀皮肤小虫。

2.《药性论》:治一切恶疮。

3.《吉林中草药》:驱寒定喘。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垂丝海棠

    《中药大辞典》:垂丝海棠药材名称垂丝海棠拼音Chuí Sī Hǎi Tánɡ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垂丝海棠的花。2月采收。原形态乔木,高达5米,树冠疏散。小枝幼时紫色,初有毛

  • 鼠李皮

    《中药大辞典》:鼠李皮药材名称鼠李皮拼音Shǔ Lǐ Pí出处《别录》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鼠李的树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鼠李"条。性状为扁平或卷成槽状的干燥树皮,厚2~3毫米

  • 四时青

    《中药大辞典》:四时青药材名称四时青拼音Sì Shí Qīnɡ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豆科植物云实的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云实"条。功能主治治小儿口疮,跌打损伤

  • 番石榴叶

    《中药大辞典》:番石榴叶药材名称番石榴叶拼音Fān Shí Liu Yè别名鸡矢茶(《广西中药志》)。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番石榴的叶。采嫩叶晒干。化学成分叶含β-

  • 土半夏

    药材名称土半夏拼音Tǔ Bàn Xià别名达瓦咸巴(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天事星科植物土半夏的块茎。8~9月挖取。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块茎圆球形,外皮紫

  • 麻楝

    药材名称麻楝拼音Má Liàn来源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麻楝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ukrasia tabularis A.Juss.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取根部,剥取根皮,洗净,鲜用或晒干

  • 九香虫

    《中国药典》:九香虫药材名称九香虫拼音Jiǔ Xiānɡ Chónɡ英文名ASPONGOPUS来源本品为蝽科昆虫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 的干燥体。11月

  • 白花映山红

    《中药大辞典》:白花映山红药材名称白花映山红拼音Bái Huā Yìnɡ Shān Hónɡ别名白杜鹃花(《中国树木分类学》),照山白(《华北经济植物志要》),白艳山红(

  • 四照花果

    药材名称四照花果拼音Sì Zhào Huā Guǒ英文名Dendrobenthamiajaponi-cavar.chinensis(Osborn)Fang别名癞头果、梅株果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

  • 洋草果

    药材名称洋草果拼音Yánɡ Cǎo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赤桉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Dehnh.采收和储藏: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