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见《圣济总录》卷八十四。又名瘴毒脚气。详该条。
出《灵枢·本神》。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血液来源于水谷精微,贮藏于肝脏,供全身脏腑组织维持正常活动及筋骨运动之需。《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素问·五藏生成篇》:
见《湖南药物志》。为地桃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南宋医家。曾任太医局助教,并差充四川总领所检察惠民局。嘉定元年(1208)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作序,并编次《指南总论》3卷,附于书后(原在卷首),简述药物合和、炮制及几十种病证、治法及用药
【介绍】:见殷浩条。
出《素问·调经论》。指神、气、血、形、志五者不足。神不足则悲,气不足则息利少气,血不足则恐,形不足则四肢不用,志不足则四肢厥冷。神、气、血、形、志为五脏所藏,其不足,实质是指五脏精气之不足。
【介绍】:见陈邦贤条。
病名。又名唇口疽。《医宗金鉴》卷六十五:“唇疽生于上下唇,寒热交争毒气生,紫硬时觉木痛甚,脾胃积热乃其因。”治法:初起邪毒偏表者,宜散而消之,用仙方活命饮加减;若渐长大而里热盛者,宜清而消之,服内疏黄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牛奶浆草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十五世纪【介绍】:明初医家。字处仁,浙江金华人。精于医术,研读很多古代医书,曾学医于名医朱震亨。1389年迁居安徽定远县。1406年参与并督管编修《永乐大典》中有关运气方面的内容。卒年八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