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颜色干枯,目下赤、口干舌缩,心中恍惚,四肢烦重,此是白黄。”治用灸烙法,内服地黄当归汤。参黄疸有关条。
见皮部条。
①六腑之一。是脏腑外围最大的腑,又称外腑、孤腑。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难经·三十一难》:“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分上焦、中焦
书名。16卷(又有14卷本)。明·朱惠明撰。刊于1594年。本书师承魏直《博爱心鉴》一书,而在痘疹的分期、辨证、证治等方面又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发挥。最后二卷为《慈幼心传》,重点记述小儿杂病证治。本书曾收
满舌遍布黑苔。为脏腑热极危候,急用大剂清瘟败毒散,重加清热解毒生津之药频服。此舌底必纹粗干涩,须予细辨(见《伤寒舌鉴》)。
证名。指因饮酒而致的发热。亦可因误服药酒导致。《诸病源候论·解散饮酒发热候》:“服散而积饮酒,石因酒势而盛,敷散经络,故烦而发热也。”《丹溪心法》:“因酒发热用青黛、瓜蒌仁,入姜汁。”《儒门事亲·酒食
即吐法。详该条。
综合性医书。8卷,卷首1卷。明·虞抟辑。卷首药性,列述常用药物性味功能;次为经络总抄,摘论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又次为脉学《四言举要》、内景图解。后8卷以介绍内科杂病为主,兼及五官、口腔、妇产科等
见《湖南药物志》。为雪里开之别名,详该条。
定穴方法之一。出《灵枢·骨度》。古时以骨节作标志定出度数,测量人体各部长短、大小,称骨度。用骨度方法量取穴位则称骨度法。即不分人体高矮肥瘦,在一定部位内都折成相同分寸;厘定穴位所在。后世为了取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