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诃子散

诃子散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诃子散

药方名称诃子散

处方诃子(炮,去核)甘草(炙)厚朴(姜制,炒)干姜(炮)草果(去皮)陈皮良姜(炒)茯苓神曲(炒)麦芽(炒)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心脾冷痛不可忍,及老幼霍乱吐泻。

用法用量每服6克,候病发,刺痛不可忍时,用水150毫升,煎至105毫升,入盐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

普济方》卷三八一:诃子散

药方名称诃子散

处方丁香、白丁香、舶上硫黄密陀僧诃子1对,石燕子1对,轻粉少许。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脾疳。

用法用量方中丁香、白丁香、舶上硫黄密陀僧用量原缺。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一

普济方》卷七十:诃子散

药方名称诃子散

处方诃子2钱,金丝矾2钱,川芎2钱,细辛2钱,砂仁2钱,人参2钱,胆矾2钱,麝香2钱,江茶2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令齿白。主

用法用量临卧刷牙揩齿。

摘录普济方》卷七十

《瑞竹堂方》卷三:诃子散

药方名称诃子散

处方诃子2个(去核),没食子3两,百药煎3两,金丝矾1两半(研),针砂3两(用好醋1碗,瓷器浸3日,炒7次)。

功能主治乌髭发。主

用法用量方中没食子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摘录《瑞竹堂方》卷三

御药院方》卷九:诃子散

药方名称诃子散

处方绿矾2两(研),铜绿2钱(研,以上二味系青牙药,先上),五倍子(末)6钱,诃子皮(取末)1两半,黄丹5钱(以上系是红牙药,后上)。

功能主治漆牙。主牙缝黑。

用法用量上药先用前2味牙缝中上了后,少时再用后3味依前上,封裹少时,用温浆水漱。

摘录御药院方》卷九

《鸡峰》卷十四:诃子散

药方名称诃子散

处方赤石脂4两,龙骨2两,干姜2两,当归2两,厚朴2两,甘草2两,白术2两,陈橘皮2两,诃子皮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痢,泻。

用法用量每服2大钱,空心米饮调下。

摘录《鸡峰》卷十四

杨氏家藏方》卷二十:诃子散

药方名称诃子散

处方诃子2枚(烧留性),降真香1钱,青黛1钱(别研),五倍子半两(炒黑色)。

制法上为细末,次入青黛一处研匀。

功能主治嵌甲渍脓,经久不愈。

用法用量先用葱盐汤洗净,剪去指甲或挑起指甲,用药干贴缝内;或用麻油调敷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二十

《幼科金针》卷上:诃子散

药方名称诃子散

处方诃子2两(煨),丁香1钱半,木香4钱(煨),干姜1两,肉桂少许。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脏寒。

用法用量砂仁汤调服。

摘录《幼科金针》卷上

普济方》卷一六三引《海上名方》:诃子散

药方名称诃子散

处方防己1两,麻黄(去根节)半两,诃子(炮)半两,杏仁(麸炒,去皮尖)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喘嗽。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加好茶1钱,再煎至7分,食后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三引《海上名方》

《养老奉亲》:诃子散

药方名称诃子散

处方诃子皮5个,大腹5个(去皮),甘草半两(炙),白术半两(微炒),草豆蔻14个(用面裹,烧令面熟黄,去面,并皮用),人参(去芦头)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老人夏月脾胃忽生冷气,心腹胀满疼闷,泄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少许,大枣2个,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养老奉亲》

《三因》卷九:诃子散

药方名称诃子散

处方诃子(炮,去核)、甘草(炙)、厚朴(姜制,炒)、干姜(炮)、草果(去皮)、陈皮、良姜(炒)、茯苓神曲(炒)、曲糵(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心脾冷痛不可忍,及老幼霍乱吐泻。

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水1盏,煎7分,加盐,候发刺不可忍时服;如速,则盐点。

摘录《三因》卷九

《博济》卷三:诃子散

药方名称诃子散

别名诃黎勒汤

处方诃子(炮,去皮)、厚朴(去皮,姜汁涂,炙黄香)、甘草(炙)、白术(炒)、草豆蔻(炮,去皮)、陈橘皮(去瓤)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脾胃虚冷滑泄,不思饮食,及一切冷气。

用法用量诃黎勒汤(《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摘录《博济》卷三

《保命集》卷中:诃子散

药方名称诃子散

处方诃子1两(半生,半熟),木香半两,黄连3钱,甘草3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久病滑泄不禁,气虚欲脱。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白术芍药汤调下。

如止之不已,宜归而送之也,诃子散加厚朴1两,竭其邪气也。

注意外邪未已者,此方非所用。

各家论述1.《医方集解》:木香黄连,香连丸也,行气清火,止痢厚肠;甘草、芍药,甘芍汤也,甘缓酸收,和中止痛;加诃子涩以收脱;加白术补以强脾;厚朴除湿散满,平胃调中,故更借以去余邪也。

2.《医林纂要》:诃子酸苦涩,补敛肺气,止泻收脱,其用半生半煨者,生以上行肺,煨以下敛大肠;木香辛苦,能行下焦无形之气以达于上而调和气血,降上焦有形之物以行于下而决渎去秽;黄连苦以降火而能厚肠,用茱萸炒即左金丸,引肺气下行以止肝之过于疏泄,以黄连合之木香即香连丸,所以行大肠之郁滞而除其热;甘草以厚脾土而生肺金;用白术芍药汤调下,芍药以补敛肺金以敛大肠之气,白术以补土生金,补气而输之肺。

摘录《保命集》卷中

《博济》卷三:诃子散

药方名称诃子散

别名诃黎勒汤

处方诃子半两,大腹(煨熟,和皮用)半两,木香半两,汉防己半两,紫苏茎子半两,干木瓜半两,羌活半两,芍药半两,沉香半两,杉木节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分作10服。

功能主治地方多卑湿处而致脚气疼,多厥状,发热肿闷,或上攻,或即吐逆;及风气上冲。

用法用量诃黎勒汤(《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摘录《博济》卷三

《丹溪心法附余》卷五:诃子散

药方名称诃子散

处方诃子3钱(去核,半煨半生),甘草2钱(半炒半生),木通3钱,桔梗5钱(半炒半生)。

功能主治咳嗽声音不出。

用法用量水1盏半,煎至8分,加生地黄汁1小盏搅匀,临卧徐徐咽。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五

猜你喜欢

  • 大干枣三味丸

    药方名称大干枣三味丸别名枣杏丸处方大枣60枚(擘,去核),葶苈子1升(熬),杏仁1升(去皮尖、两仁者,熬)。制法上药合捣令如膏,可作丸。如硬燥不相着,细细下蜜作丸。功能主治饮气嗽,经久不已,渐成水病,

  • 五味沙棘散

    药方名称五味沙棘散处方沙棘膏180g木香150g 白葡萄干120g甘草90g栀子60g来源系蒙古族验方。性状为深棕色的粉末;气香,味酸、甘而苦、涩。炮制以上五味,除沙棘膏、白葡萄干外,其余木香等三味粉

  • 二号癣药水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二号癣药水药方名称二号癣药水处方土槿皮1.25kg,千金子6g,斑蝥40只(布包)。制法用白酒(高粱酒)5升,加入上药,装入大口瓶内,密封,浸泡半月至一月,去滓备用。功能主治灭菌

  • 坐骨神经Ⅰ号方加味

    药方名称坐骨神经Ⅰ号方加味拼音zuogushenjing1haofangjiawei处方川牛膝60-120克,黄柏9-12克,生苡仁30-40克,川芎10-12克,木瓜12-18克,细辛4-6克,苍术

  • 桂枝丹皮地黄汤

    药方名称桂枝丹皮地黄汤处方桂枝3钱,芍药3钱,甘草2钱,丹皮3钱,地黄3钱,当归3钱。功能主治脾虚肝燥,木郁克土,腹痛食减,渴欲饮水者。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温服。气虚,加人参;水寒土湿,加干姜、茯苓。

  • 端效丸

    药方名称端效丸处方菟丝子(酒制)1两,枸杞子1两,破故纸(酒洗,微炒)1两,韭子(炒)1两,茴香(盐炒)1两,川山甲(炮)1两,金墨(烧烟尽)1两,远志(去心)1两,连花蕊1两,红花1两,莲肉(去皮心

  • 利水益元散

    药方名称利水益元散处方茯苓半两,白术半两,人参半两,猪苓半两,泽泻半两,滑石(水飞)6两,甘草3钱。功能主治湿热蛊证,二便不利,正气亏虚。用法用量上为末。每服3钱,食还,灯心汤调下。摘录《简明医彀》卷

  • 必应汤

    药方名称必应汤处方延胡索香附艾灰 归身砂仁生姜功能主治理气活血,祛寒止痛。主寒邪客于心脾,气血不和,胸脘疼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六

  • 豉薤汤

    张文仲引陶氏方(见《外台》卷二):豉薤汤药方名称豉薤汤别名薤白栀子汤、薤白汤、栀子汤、薤白散处方豉1升,栀子14枚,薤白1把。功能主治温毒下利。用法用量薤白栀子汤(《伤寒总病论》卷三)、薤白汤(《活人

  • 小白薇圆

    药方名称小白薇圆处方覆盆子(去梗)、菖蒲(微炒),各三分;白龙骨、熟干地黄、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白薇(去苗),各一两;蛇床子(炒)、干姜(炮)、细辛(去苗)、当归(去芦.微炒)、车前子、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