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清·叶其蓁《女科指掌·种子门》。不孕症型之一。即血虚不孕。详该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大黄之处方名,详该条。
【介绍】:见钱秀昌条。
古刺法名。十二刺之一。又称三刺。《灵枢·官针》:“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指治疗痹症,寒邪稽留范围较小而又较深的针刺方法。其法当病处直下一针,左右两
病证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零五。即血灌瞳人。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系官医提举司之主要负责官员,始设于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官阶为从六品。
见灸膏肓腧穴法条。
《素问》篇名。本篇主要论述三阴、三阳的命意、脉象、病证、预后等,这些都是以阴阳类聚而加以说明,故名。
【介绍】:见邹福条。
指产后出现类似伤寒太阳、少阳二阳经的症候。由气血两虚,阴阳不和所致,与外感的病症不同。赵贞观《绛血丹书》:“产后七日内外,有发热头痛恶寒,勿专作太阳证治之以麻黄汤;发热头痛胁痛,勿专做少阳证治之以柴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