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谷精草

谷精草

《中国药典》:谷精草

药材名称谷精草

拼音Gǔ Jīnɡ Cǎo

英文名FLOS ERIOCAULI

别名耳朵刷子、挖耳朵草、珍珠草、鼓槌草、衣钮草、谷精珠[头状花序]

来源本品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Eriocaulon buergerianum Koern. 的干燥带花茎的头状花序。秋季采收,将花序连同花茎拔出,晒干。

性状本品头状花序呈半球形,直径4~5mm;底部有苞片层层紧密排列,苞片淡黄绿色,有光泽,上部边缘密生白色短毛;花序顶部灰白色。揉碎花序,可见多数黑色花药及细小黄绿色未成熟的果实。花茎纤细,长短不一,直径不及1mm,淡黄绿色,有数条扭曲的棱线。质柔软。无臭,味淡。

鉴别本品粉末黄绿色。腺毛头部长椭圆形,1~4细胞,表面有细密网状纹理;柄单细胞。非腺毛甚长,2~4细胞。种皮表皮细胞,表面观扁长六角形,壁上衍生伞形支柱。花茎表皮细胞表面观长条形,表面有纵直角质纹理,气孔类长方形。果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豆粒状增厚。花粉粒类圆形,具螺旋状萌发孔。

炮制除去杂质,切段。

性味辛、甘,平。

归经归肝、肺经。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明目,退翳。用于风热目赤,肿痛羞明,眼生翳膜,风热头痛。

用法用量4.5~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备注(1)同属植物尚有下列两种,在不同地区亦供药用:赛谷精草(流星草)Eriocaulon sieboldianum Sieb. et Zucc. ex Steud.;华南谷精草(谷精珠)Eriocaulon saxangulara L.。

(2)眼科常用药物,对风热目疾,翳膜遮睛等症,常与菊花桑叶防风、生地、麦冬赤芍牛蒡子等配伍应用。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谷精草

药材名称谷精草

拼音Gǔ Jīnɡ Cǎo

别名戴星草(《开宝本草》),文星草、流星草(《纲目》),移星草(《现代实用中药》),珍珠草(《江苏植药志》),鱼眼草(《陆川本草》),天星草(《南宁市药物志》),佛顶珠、灌耳草(《四川中药志》)。

出处《开宝本草》

来源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带花茎的花序。8~9月采收,将花茎拔出,除去泥杂,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叶簇生,线状披针形,长8~18厘米,中部宽3~4毫米,先端稍钝,无毛.花茎多数,簇生,长可达25厘米,鞘部简状,上部斜裂;头状花序半球形,直径5~6毫米,总苞片倒卵形,苞片膜质,楔形,于背面的上部及边缘密生白色棍状短毛;花单性,生于苞片腋内,雌雄花生于同一花序上,有短花梗;雄花少数,生于花序中央,萼片愈合成佛焰苞状,倒卵形,侧方开裂。先端3浅裂,边缘有短毛;花瓣连合成倒圆锥形的管,先端3裂,裂片卵形,上方有黑色腺体1枚,雄蕊6,花药圆形,黑色;雌花多数,生于花序周围,几无花梗,花瓣3,离生,匙状倒披针形,上方的内面有黑色腺体1枚,质厚;子房3室,各室具1胚珠,柱头3裂。蒴果3裂。花、果期6~11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水稻田或池沼边潮湿处。分布安徽、扛苏、浙江、台湾、广东、江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陕西等地。主产江苏,浙江。此外,湖北、安徽、江西等地亦产。

性状为带花茎的头状花序。花序呈扁圆形,直径4~5毫米;底部有鳞片状浅黄色的总苞片,紧密排列呈盘状;小花30~40朵,灰白色,排列甚密,表面附有白色的细粉;用手搓碎后,可见多数黑色小粒及灰绿色小形种子。花序下连一细长的花茎,长约15~18厘米,黄绿色,有光泽;质柔,不易折断。臭无,味淡,久嚼则成团。以珠大而紧、灰白色,花茎短、黄绿色,无根、叶及杂质者为佳。

药理作用谷精草水浸剂(1:6)在试管内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毛谷精草水浸剂,也对絮状表皮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须疱癣菌,石膏样小芽胞癣菌等皮肤真菌有效(试管内双倍稀释法)。谷精草(品种未鉴定)煎剂(100%),对绿脓杆菌作用较强,有效浓度为1:320(试管法):对肺炎球菌和大肠杆菌作用弱。

性味辛甘,凉。

①《本草拾遗》:"味甘,平。"

②《日华子本草》:"凉。"

归经入肝、胃经。

《本草经疏》:"入足厥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祛风散热,明目退翳。治目翳,雀盲,头痛,齿痛,喉痹,鼻衄。

①《开宝本草》:"主疗喉痹,齿风痛,及诸疮疥。"

②《纲目》:"治头风痛.目盲翳膜,痘后生翳,止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4钱;或入丸、散。外用:烧存性研末撒。

注意①《本草述》:"忌铁。"

②《得配本草》:"血虚病目者禁用。"

复方①治风热目翳,或夜晚视物不清:谷精草一至二两,鸭肝一至二具(如无鸭肝用白豆腐)。酌加开水炖一小时,饭后服,日一次。(《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目中翳膜:谷精草、防风等分。为末,米饮服之。(《纲目》)

③治小儿痘疹眼中生翳:谷精草一两,生蛤粉五分,黑豆皮二钱,加白芍三钱(酒微炒)。上为细末,用猪肝一叶,以竹刀批作片子,掺药末在内,以草绳缚定,磁器内慢火煮熟,令儿食之,不拘时,连汁服,服至一、二月。(《摄生众妙方》)

④治小儿雀盲至晚忽不见物:羯羊肝一具,不用水洗,竹刀剖开,入谷精草一撮,瓦罐煮熟,日食之。忌铁器。如不肯食,炙熟捣作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茶下。(《卫生家宝方》)

⑤治偏正头痛:谷精草一两,为末,用白面调摊纸花子上,贴痛处,干又换。(《姚僧坦集验方》)

⑥治脑风头痛:谷精草(末)、铜绿(研)各一钱,消石半钱(研)。上三味,捣研和匀,每用一字,吹入鼻内,或偏头痛随病左右吹鼻中。(《圣济总录》谷精草散)

⑦治牙齿风疳、齿龈宣露:谷精草一分(烧灰),白矾灰一分,蟾酥一片(炙),麝香少许。上药,同研为散,每取少许,敷于患处。(《圣惠方》谷精草散)

⑧治鼻衄,终日不止,心神烦闷:谷精草,捣罗为末,以热面汤,调下二钱。(《圣惠方》)

⑨治小儿肝热,手足掌心热:谷精草全草二至三两,猪肝二两。加开水炖一小时服,日一至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备注同属植物赛谷精草及白珠谷精草的带花茎的头状花序亦同等入药。头状花序较小,直径2~4毫米,灰黄色,小花十几朵,较疏松排列,花茎细而柔软,有时带有叶片。产于江苏、浙江、四川等地。

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习惯使用华南谷精草及毛谷精草的头状花序,通称"谷精珠"。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酱瓜

    药材名称酱瓜拼音Jiànɡ Guā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菜瓜的果实腌制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cumis melo L.var.conomon(Thunb.)Makino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未

  • 豹子眼睛花

    药材名称豹子眼睛花别名老熊花来源锦葵科豹子眼睛花Abutilon sinense Oliv.,以根皮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辛,凉。功能主治消炎,接骨。主治肝炎,淋巴腺炎,乳头炎,疮疖,骨折,脚癣

  • 金顶蘑

    药材名称金顶蘑拼音Jīn Dǐnɡ Mó别名榆蘑、黄树窝、榆黄蘑来源药材基源:为白蘑科真菌金顶侧耳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ing.采收和储藏

  • 蓝花参

    药材名称蓝花参别名细叶沙参、金线吊葫芦、毛鸡脚、拐棍参、寒草、一窝鸡、娃儿草、雀舌草、罐罐草来源桔梗科蓝花参属植物蓝花参Wahlenbergia marginata (Thunb.) A. DC.,以

  • 水红木花

    药材名称水红木花拼音Shuǐ Hónɡ Mù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忍科植物水红木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burnum cylindricum Buch.- Ham. Ex D. Don.采收和

  • 穗花蛇菰

    药材名称穗花蛇菰拼音Suì Huā Shé Gū别名地荔枝来源药材基源:为蛇菰科植物穗花蛇菰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lanophora spicata Hayata[Poly-plethia

  • 红参

    药材名称红参英文名RADIX GINSENG RUBRA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栽培品(习称“圆参”)经蒸制后的干燥根。秋季采挖,洗净,蒸制后,干燥。性状

  • 斑鸠

    《中药大辞典》:斑鸠药材名称斑鸠拼音Bān Jiū别名斑鵻、锦鸠(《范汪方》),斑鹪(《本草衍义》),鹁鸠(《六书故》),祝鸠(《纲目》)。出处《嘉佑本草》来源为鸠鸽科动物山斑鸠等的肉。原形态山斑鸠,

  • 杓儿菜

    药材名称杓儿菜拼音Sháo ér Cài别名挖耳草、芸香草、毛叶草、野烟、牛儿草、牛牛草、金挖耳、大白泡草、倒提壶、野葵花、六氏草、毛叶芸香草、野朝阳柄出处杓儿菜始载于《救荒本草》,云:"杓儿菜,生密

  • 垂柳

    药材名称垂柳拼音Chuí Liǔ别名柳树、清明柳、吊杨柳、线柳、倒垂柳、青龙须[根名]来源杨柳科柳属植物垂柳Salix babylonica L.,以枝、叶、树皮、根皮、须根等入药。枝、叶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