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生草药性备要》。为地牯牛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疡科准绳》卷四。即外踝疽。参见附骨疽条。
眼的部位。见《医学纲目》卷十三。即眼弦。详该条。
出《本草纲目拾遗》。为金莲花之别名,详该条。
小儿推拿方法名。《幼幼集成》卷三:“凡小儿忽儿手足厥冷,此盖表邪闭其经络,或风痰,阻其荣卫,又或大病之后,阳不布散于四肢。遂用生姜煨熟,捣汁半小杯,略入麻油调匀,以指蘸姜油,摩儿手足,往下搓挪揉捩,以
出《吴普本草》。为女菀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①清·沈善谦撰。2卷。约刊于十九世纪末。卷上为论说,包括病原、诊法和辨证、咽喉、口、舌多种病证的临床特征,善候、恶候及针灸图说等;卷下集录作者喉症经验效方。作者于治疗原则方面,提出“轻、透、、降
病证名。赵献可《邯郸遗稿》:“孕妇背痛者,气所滞也,宜紫苏饮。”
见《中药材手册》。为夜明砂之别名,详该条。
《内经》诊法对体表部位的划分。《素问·脉要精微论》:“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是对前臂内侧皮肤(尺肤)诊察部位的划分。上,指上段,即远端;“上附上”是对“中附上”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