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俞穴。出《素问·气穴论》等篇。指治热病的五十九个俞穴。头上五行(中行为督脉,傍四行为足太阳经),每行五穴(中行为上星、囟会、前顶、百会、后顶五穴;次两傍二行各五穴为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又
见产育保庆集条。
出《神农本草经》。两种性能相类的药物同用,以互相增强作用。如知母配黄柏。
病名。出《增辑验方新编》卷六一十。即冷瘼。见该条。
见《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即鬼灯笼,详该条。
见《群芳谱》。为无花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三因方》卷十六。俗称莺翁,悬痈之别名。详该条。
同破瘀消癥。详该条。
①指经络之气通行的径路。全身分四气街。《灵枢·卫气》:“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腧;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于
因邪气盛而正气尚未虚衰而致的证候。热性病的实证,表现高热,面赤,口渴,烦躁,谵语,或腹满痛而拒按,便秘,尿短赤,舌质苍老,苔黄干糙,脉实有力等。实证所结聚的邪气以气血郁结、热邪、水饮、停痰、食积、虫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