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喉痹症之发于双侧者。见《古今医鉴》卷九。即喉闭。见该条。
病名。《圣济总录》卷七十七:“凡下痢脓血间杂瘀黑有片,如鸡鸭肝,与血俱下者,蛊痢也。此由岁时寒暑不调,湿毒之气,袭人经脉,渐至藏府,毒气挟热,与血相搏,客于肠间,如病蛊注之状,故名蛊痢也。”蛊毒下痢,
病名。①亦作肾痟、下消。《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饮水随饮便下,小便味甘而白浊,腰腿消瘦者,肾痛也。”即下消,详见该条。②指强中。《张氏医通·杂门》:“肾消之病,古曰强中,又名内消。”详强中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土大黄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李菩条。
见《四川中药志》。即人中白,详该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麦斛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碎米柴之别名,详该条。
见头窍阴条。
病名。见《外科枢要》卷二。即附骨疽。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