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漳浦县志》。为紫菜之别名,详该条。
《医学传灯》卷下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车前子、泽泻、厚朴、薏苡仁、炮姜、附子、陈皮、山药。水煎服。治湿泻,腹中不痛,所泻皆水,或遍身发肿,日久肢冷脉细,元气大虚,及久泻脾虚发肿者。
见《中国药用植物提要》。为吴茱萸之别名,详该条。
针灸治疗法则。出《灵枢·经脉》。邪气壅盛,正气未衰,属实证者,针刺时可用泻的手法治疗。详针刺补泻法条。此原则亦用于方药治疗。
①肾气充盛。使人体格强健,发育旺盛,并有生殖能力。《素问·上古天真论》:“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②指肾病邪气壅盛。《灵枢·淫邪发梦》:“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
见《福建中草药》。为黄花夹竹桃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即代指。见该条。
医论著作。清·宝辉撰于1901年。作者指出寒、温、疫三病的治法,金、元诸家均有所偏,遂总括有关重点问题18条予以辨析。文字简要,所附《游艺志略》为作者与其师友的医理问答。此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
运气术语。五运主岁之中,木运太过的名称。《素问·五常政大论》:“木曰发生。”谓木气盛则宣发生气,万物以荣。
综合性医书。8卷,卷首、卷末各1卷。明太医院原本,罗必炜参订。卷首脉学《四言举要》;卷1~5诸品药性及常用药物;卷6为伤寒诸证及暑、湿、疟、痢等病证;卷7分述咳嗽、霍乱、水肿、宿食、妇人、小儿各类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