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药志》。为黄芫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唐代外科医家。撰《痈疽论》2卷。
【介绍】:见吕熊飞条。
《焦氏喉科枕秘》卷二方。茯苓、苏梗、甘草、栀子、陈皮、桔梗、贝母、香附、天花粉、枳壳、半夏。加生姜一片,水煎服。治风热喉丹,形如赤珠,或紫或白,犯之即痛,日久则嗌气。如火盛咽痛色紫,去半夏、生姜,加黄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生黄芪15克,生地黄18克,玄参、知母各12克,当归、香附(醋炒)各9克,柴胡、甘草各4.5克。水煎服。治妇女寒热往来,或先寒后热,汗出热解,或月事不调,经水短少。若汗多,以茵陈
见《云南中草药》。即滚山虫,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龙胆地丁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宗金鉴》卷三十九。即阳暑。详该条。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即三仙丹第一方,见三仙丹条。
又称元阴、真阴、肾水、真水。与肾阳相对而言。指本脏的阴液(包括肾脏所藏之精),与肾阳依附为用,是肾阳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阴不足,肾阳就会亢奋,甚则相火妄动;相火妄动反过来也灼耗肾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