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鸣胎

猜你喜欢

  • 气虚自汗

    病证名。见《红炉点雪》。由气虚卫不固表所致。症见自汗恶风,汗出常冷,疲乏无力,脉微而缓或虚大。治宜益气固表。可用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等方。参见自汗条。

  • 烂眶

    病证名。见《异授眼科》。即目眶岁久赤烂。详该条。

  • 红岩七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岩白菜之别名,详该条。

  • 黄蜡

    出《金匮要略》。为蜂蜡之一种,详该条。

  • 呕吐苦水

    见《症因脉治·吐水类》。又称呕苦。详该条。

  • 大顺

    经穴别名。出《医学正传》。即大敦,见该条。

  • 脾虚带下

    病证名。由于脾失健运,聚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而致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无臭,如涕如唾,连绵不断,并见面色淡黄,精神疲倦,不思饮食,腰痠腹坠,或下肢浮肿,大便溏泻等。治宜健脾益气,升阳除湿。方用完带汤

  • 山东何首乌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白首乌,详该条。

  • 潜镇

    又名镇潜。镇静安神药和潜阳药合用,治疗因心神浮越表现惊悸失眠或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的方法。镇潜药多为金石、介类质重下坠之品,如磁石、朱砂、生铁落、龙骨、牡蛎、真珠母等。

  • ①五液之一。与涎合称涎唾或唾液。唾为肾液。《素问·宣明五气》:“肾为唾”。肾经有一络脉,上挟舌本,通舌下廉泉穴。肾虚水泛而多唾,唾液清冷;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而唾少咽干,口中感腥咸异味。②同吐。《素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