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内拘急,疼痛不舒。《素问·骨空论》:“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经外奇穴名。出《幼幼新书》。位于足底,当涌泉穴后1寸处。主治崩漏,头痛,眩晕,足底痛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泄痢久下,失气劳冷,灸下腰百壮,三报。穴在八魁正中央脊骨上。”即位于骶骨正中点处。主治泄泻,久痢,难产;以及慢性肠炎等。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病证名。明·赵献可《邯郸遗稿》:“胎前暑泻,以胃苓汤加香薷、扁豆、煎好冷服。”即妊娠暑泻。详该条。
窠,即窝穴。眼的凹陷处,包括眼眶、上下眼胞。《灵枢·水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
即恬惔。详恬惔虚无条。
见《竹林女科证治》。即经行后期,详该条。
同单方。指药味不多,对某些病证具有独特疗效的方剂。
【介绍】:晋代医家。好仙释,后学医,医术高明。撰有《议论备豫方》一书。已佚。
五不男之一。古时男子阴茎被割以至不能生育者,称之为犍。参见五不男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