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名。代号BL29。亦称中膂内俞,出《针灸甲乙经》。《灵枢·刺节真邪》名中膂。《千金要方》作中俞。别名脊内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骶部,平第三骶后孔,距骶正中线1.5寸处。布有第三、四骶神经后支的外
见洗冤集录条。
推拿手法。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用拇指指端深压于筋结或压痛点的边缘部,稳缓地进行按揉拨动。有助于筋结的解除或软组织粘连的分离。
病证名。《疡科心得集》卷上:“所谓虚火耳痈者,或因肝胆怒火遏郁,或因肾经真阴亏损,相火亢甚而发。”即耳痈之一种。详该条。
病名。见王芳林《临床实用痔漏学》。即复杂性肛漏的一种。症见漏管穿过臀部外侧,疼痛,脓水淋漓,往往形成多数漏管。宜挂线或手术疗法。参见漏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鸡眼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即眩晕。详该条。
舌诊著作。1卷。清·张登撰于1667年。据本书自序称,作者“取《观舌心法》(是继《伤寒金镜录》之后的舌诊专著,共记载137舌诊图,原书已佚),正其错误,削其繁芜,汰其无预于伤寒者,而参入家大人(指张登
病名。即直肠泻。《医宗必读·泄泻》:“直肠泄,食方入口而即下。”详直肠泻条。
经外奇穴名。出《奇效良方》。位于手二、三、四、五指掌侧面,近端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左右计8穴。另说在二、三、四、五指掌侧面,远端指关节横纹中点(《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或近端指关节横纹之两头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