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分蓼
药材名称叉分蓼
拼音Chā Fēn Liǎo
别名酸不溜、分枝蓼、叉枝蓼、酸姜
来源蓼科叉分蓼Polygonum divaricatum L.,以根(黑色老根为佳)入药。
生境分部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
性味酸、甘,温。
功能主治祛寒,温肾。主治寒疝,阴囊出汗。
用法用量鲜根5两~1斤,水2斤,熬成1斤,趁热装入罐中,用热气熏患部,熏时用被围上,熏1~2小时(全身出汗为好),一般2~3次可愈。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材名称叉分蓼
拼音Chā Fēn Liǎo
别名酸不溜、分枝蓼、叉枝蓼、酸姜
来源蓼科叉分蓼Polygonum divaricatum L.,以根(黑色老根为佳)入药。
生境分部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
性味酸、甘,温。
功能主治祛寒,温肾。主治寒疝,阴囊出汗。
用法用量鲜根5两~1斤,水2斤,熬成1斤,趁热装入罐中,用热气熏患部,熏时用被围上,熏1~2小时(全身出汗为好),一般2~3次可愈。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药典》:灵芝药材名称灵芝拼音Línɡ Zhī英文名GANODERMA别名灵芝草、菌灵芝、木灵芝来源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K
药材名称牛舌头拼音Niú Shé Tou别名苣荬菜(《植物名实图考》),野苦荬(《广州植物志》),山苦荬(《广西中草药》),牛舌片(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药材名称锡生藤拼音Xī Shēnɡ Ténɡ别名亚红龙(傣名)。出处《云南思茅甲草药选》来源为防己科植物锡生藤的全草。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原形态攀援状藤本,长约1米,全株密被黄白色绒毛。单
《中药大辞典》:倒生根药材名称倒生根拼音Dǎo Shēnɡ Gēn别名乌泡倒触伞、两头草、乌龙毛(《重庆草药》),过江龙(《陕西中草药》)。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插田泡的根。全年可采,以9~
药材名称水榕木根拼音Shuǐ Rónɡ Mù Gēn英文名bullock Syzygium别名黑嘴蒲桃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黑嘴蒲桃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zy
药材名称鹰不泊薳拼音Yīnɡ Bù Bó Yuǎn出处《本草求原》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勒欓的嫩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鹰不泊"条。化学成分叶含橙皮甙。功能主治①《本草
药材名称细叶桉拼音Xì Yè ān别名羊草果树、小叶桉来源桃金娘科细叶桉Eucalyptus tereticornis Smith,以叶,果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栽培。性味辛、微苦,温
《中药大辞典》:向日葵茎髓药材名称向日葵茎髓拼音Xiànɡ Rì Kuí Jīnɡ Suǐ别名向日葵梗心(苏医《中草药手册》),向日葵茎心(江西《草药手册》),向日葵瓤(
《中药大辞典》:老白花药材名称老白花拼音Lǎo Bái Huā别名白花羊蹄甲(《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红花紫荆,红紫荆、弯叶树(《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埋修(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药材名称黄麻梗虫拼音Huánɡ Má Gěnɡ Chónɡ别名黄麻虫(陶华),麻虫(《百草镜》)。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椴树科植物黄麻茎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功能主治治疔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