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小三叶耳蕨

小三叶耳蕨

药材名称小三叶耳蕨

拼音Xiǎo Sān Yè ěr Jué

英文名Hancock's Shield Fern

别名蛇舌草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

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小三叶耳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stichum hancockii (Hance)Diels[Ptilopteris hancockii Hance]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挖出后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30-50cm。根茎短而直立,与叶柄基部密被棕褐色、卵状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15-20cm,禾秆色,向上近光滑或疏被鳞片;叶片戟状披针形,长20-25cm,宽8-12cm,掌状三出;羽片3片,基部1对较小,长3-5cm,羽状,中间羽片最大,长20-25cm,宽4-6cm,一回羽状;小羽片约25对,近无柄,斜长方形,中部的较大,长1.5-2cm,宽6-8mm,先端短尖或近钝形,基部不对称,上侧呈三角状耳形,下侧平切,边缘具粗钝齿,两面近光滑。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上侧小脉先端;囊群盖圆盾形,膜质,早落。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溪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微苦;凉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主外伤;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研末敷,或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微苦,性凉。有清热解毒的功能,用于外伤出血、蛇咬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林檎

    《中药大辞典》:林檎药材名称林檎拼音Lín Qín别名来禽(《王右军帖》),文林果、朱柰、五色林檎、联珠果(《治闻记》),花红果(《滇南本草》),花红、沙果(《品汇精要》),林禽(

  • 眼镜蛇

    《全国中草药汇编》:眼镜蛇药材名称眼镜蛇拼音Yǎn Jìnɡ Shé别名吹风蛇、扁头蛇、吹风鳖、饭铲头、蝙蝠蛇、琵琶蛇、饭匙头、万蛇、膨颈蛇、扁颈蛇、五毒蛇、白颈丫来源有鳞目眼镜蛇

  • 十姊妹

    《中药大辞典》:十姊妹药材名称十姊妹拼音Shí Zǐ Mèi别名七姊妹(《群芳谱》),姊妹花(《闽南民间草药》)。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十姊妹的根及叶。原形态落叶灌木。茎

  • 驼乳

    药材名称驼乳拼音Tuó Rǔ出处《饮膳正要》来源为驼科动物双峰驼的乳汁。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骆驼脂"条。性味①《饮膳正要》:"性温,味甘。"②《纲目》:

  • 胡荽子

    《中药大辞典》:胡荽子药材名称胡荽子拼音Hú Suī Zǐ别名芫荽子(《普济方》)。出处《千金·食治》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芫荽的果实。8~9月果实成熟时采取果枝,晒干,打下果实,除净杂

  • 杜松

    《全国中草药汇编》:杜松药材名称杜松拼音Dù Sōnɡ别名刺柏、杜松子、崩松、棒松来源柏科杜松Juniperus rigida Sieb. et Zucc. [J. utilis Koidz

  • 竹(鼠留)子油

    药材名称竹(鼠留)子油拼音Zhú ( Shǔ Liú ) Zǐ Yóu英文名Bamboo rat fat别名竹鼠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来源药材基源:为竹鼠科动物竹鼠的脂肪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i

  • 三蕊草

    药材名称三蕊草拼音Sān Ruǐ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三蕊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nerila tenera Royle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晒干。原形态三蕊草 草本

  • 鳗鲡鱼骨

    《中药大辞典》:鳗鲡鱼骨药材名称鳗鲡鱼骨拼音Mán Lí Yú Gǔ出处《纲目》来源为鳗骊科动物鳗鲡的骨骼。功能主治《纲目》:"治疳痢,肠风,崩带。烧灰敷恶疮,

  • 润鳞鳞毛蕨

    药材名称润鳞鳞毛蕨来源蕨类鳞毛蕨科润鳞鳞毛蕨Dryopteris championii (Benth.) C.chr.ex Ching,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部华南长江流域向北达河南。功能主治敛疮,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