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山黄皮

山黄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黄皮

药材名称山黄皮

拼音Shān Huánɡ Pí

别名黄皮、野黄皮

来源芸香山黄皮Clausena dentata (Willd.)Roem.,以根、叶入药。

生境分部广西。

性味苦、微辛,温。

功能主治疏风散寒,行气止痛,除湿消肿。主治感冒发热,疟疾,胃痛,水肿,风湿性关节炎。外用治骨折,扭挫伤,湿疹。

用法用量根2~4钱,水煎服。外用鲜叶适量,捣烂外敷或水煎外洗。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山黄皮

药材名称山黄皮

拼音Shān Huánɡ Pí

别名五薯叶、小叶臭黄皮(《云南中草药选》),鸡母黄(《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出处《陆川本草》

来源芸香科植物黄皮枝叶。夏、秋采收。

原形态灌木戍小乔木,高1~6米。枝、叶、花柄通常被毛,有刺激气味。单数羽状复叶;小叶通常21~27片,卵形、披针形或为长圆状披针形,长2~8厘米,宽1~2.5厘米,先端急尖,有时较钝,基部钝斜或近圆形,边缘有小圆齿或不明显,两面被毛或仅脉上被毛。聚伞圆锥花序顶生;苞片常成对而细小;萼片4;花瓣4,白色,倒卵形或近卵形,长2.5~3毫米,无毛;雄蕊8,不等长;子房3~4室,被直出的长毛,花柱粗短。浆果卵形至椭圆形,淡红色或朱黄色;种子1-2粒.花期3~4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于旷野。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地。

性味《云南中草药选》:"苦辛,温。"

功能主治①《陆川本草》:"接骨,散瘀,祛风湿。治跌打骨折,损伤肿痛,风湿骨痛。"

②《云南中草药选》:"疏风解表,行气止痛,截疟,杀虫。治上感,流感,疟疾,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浸酒或研末为散。外用:酒炒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山黄皮

药材名称山黄皮

拼音Shān Huánɡ Pí

英文名Bark of Hollowed Wampee

别名五薯叶、臭黄皮叶、过山香、蕃仔香草。

出处出自《陆川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假黄皮树叶或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ausena excavata Burm.f.[C.tetramera Hayata;C.lunulata Hayata;Cmoningerae Mer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鲜用,或切段,晒干备用。

原形态黄皮灌木或小乔木,高1-6m。枝、叶柄及花柄通常被毛,有刺激气味。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柄长约3mm;小叶片15-31,卵形、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2-8cm,宽l-2.5cm,先端急尖,有时较钝,基部钝斜或近圆形,边缘有细小圆锯齿或不明显,两面被毛或仅在脉上被毛,纸质。聚伞圆锥花序顶生;苞片常成对而细小;萼片4,长不及1mm;花瓣4,白色,倒卵形或近卵形,长2.5-3mm,宽1.5-4mm,无毛;子房上位,3-4室,每室有2列胚珠。浆果卵形至椭圆形,长15-18mm,橘红色。种子1-2颗。花期3-4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旷野。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山黄皮根中含有去甲齿叶黄皮素(nordentatin)。

性味辛;苦;温

归经肾;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利湿解毒;截疟。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腹泻痢疾;风湿水肿;尿路感染;湿疹;疥癣;疮疖;蛇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或浸酒;或研末服,3-6g。外用:适量,酒炒敷;或煎汤洗。

各家论述1.《陆川本草》:接骨,散瘀,祛风湿。治跌打骨折,损伤肿痛,风湿骨痛。2.《云南中草药选》:疏风解表,行气止痛,截疟,杀虫。治上感,流感,疟疾,腹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猫毛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猫毛草药材名称猫毛草别名臭草、金丝草来源禾本科猫毛草Melica scabrosa Tri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华北、西北、江苏、山东、四川。性味甘,凉。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清热

  • 清风藤

    药材名称清风藤拼音Qīnɡ Fēnɡ Ténɡ别名青藤、寻风藤、一口两嘴、过山龙、牢钩刺、一个刺二个头。出处清风藤之名始见于《本草图经》,曰:“清风藤生天台山中,其苗蔓延木上,四时常有,彼土人采其叶入

  • 白鹤藤

    药材名称白鹤藤拼音Bái Hè Ténɡ别名白面水鸡(《陆川本草》),白背丝绸(《生草药手册》),白底丝绸(《岭南草药志》),绸缎藤、银背藤(《广西药植名录》),一匹绸(

  • 凤尾搜山虎

    《全国中草药汇编》:凤尾搜山虎药材名称凤尾搜山虎拼音Fènɡ Wěi Sōu Shān Hǔ别名多羽节肢蕨、地蜈蚣、搜山虎、爬地虎、过山龙来源蕨类水龙骨科凤尾搜山虎Arthromeris m

  • 十姊妹

    《中药大辞典》:十姊妹药材名称十姊妹拼音Shí Zǐ Mèi别名七姊妹(《群芳谱》),姊妹花(《闽南民间草药》)。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十姊妹的根及叶。原形态落叶灌木。茎

  • 木芙蓉叶

    药材名称木芙蓉叶拼音Mù Fú Rónɡ Yè别名拒霜叶(《世医得效方》),芙蓉花叶(《普济方》),铁箍散(《湖南药物志》)。出处《纲目》来源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

  • 接气草

    药材名称接气草拼音Jiē Qì Cǎo别名召叶细辛、马蹄香、毛乌金、乌金七、花脸细辛。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短尾细辛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arum caudigerellum C.Y.

  • 皱叶子

    药材名称皱叶子拼音Zhòu Yè Zi别名杏叶兔耳风、肾炎草来源菊科倒卵叶穗花兔耳风Ainsliaea spicata Vaniot var. obovata (Franch.)C

  • 鲎尾

    《中药大辞典》:鲎尾药材名称鲎尾拼音Hòu Wěi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鲎科动物东方鲎的尾部。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尾灰断产后痢。"②《日华子本草》:"烧焦

  • 铺山燕

    药材名称铺山燕拼音Pū Shān Yàn别名金锁匙、角罗风、金耳环、红鸡刺藤吊灯笼、胡颓子、灯吊子、吊中子藤。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鸡柏紫藤的根和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eagn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