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心叶秋海棠

心叶秋海棠

药材名称心叶秋海棠

拼音Xīn Yè Qiū Hǎi Tánɡ

别名一口血、红盘、大岩酸

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心叶秋海棠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onia labordei Lev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肉质草本,高15-22cm。无茎。地下块茎球形,直径约1cm。1叶,叶柄长9-13cm,无毛;叶片卵状心形,长4-11cm,宽3-9cm,先端短渐尖,基部心表,两侧近对称,上面无毛,下面主脉上有时微被疏柔毛,干后两面褐色,边缘具不整齐的牙齿。聚伞花序,总花梗从地下茎生出,与叶柄近等长;花粉红以,雄花被4片,外轮2片卵圆形,长、宽约4.5cm,内轮2片椭圆状披针形,长约4mm,宽约1.5mm,内轮2片李鹏圆状披针形,长约4mm,宽约1.5mm,花丝基部短的合生,有花丝约12条,花药椭圆形,纵裂;雌花被片4,花柱大部分合生,成长约2m的柄。蒴果卵形,有3翅,其中1翅较大,镰刀形,钝头。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潮湿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广西等地。

性味味酸;涩;性寒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止痛;解毒。主吐血;血崩;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撑篙竹

    药材名称撑篙竹拼音Chēnɡ Gāo Zhú英文名Punting Pole Bambusa别名油竹、白眉竹、花眉竹出处始载于《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掌篙竹的叶、叶芽或茎皮。拉丁

  • 兰香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兰香草药材名称兰香草拼音Lán Xiānɡ Cǎo别名山薄荷、莸、独脚球、蓝花草、酒药草、金石香、石上香、齿瓣兰香草来源为马鞭草科兰香草属植物兰香草Caryopteris

  • 柿根

    《中药大辞典》:柿根药材名称柿根拼音Shì Gēn别名狐柿子根皮(《疡医准绳》),柿子根(《重庆草药》)。出处《纲目》来源为柿科植物柿的根或根皮。9~10月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柿

  • 忽布筋骨草

    《中药大辞典》:忽布筋骨草药材名称忽布筋骨草拼音Hū Bù Jīn Gǔ Cǎo别名白毛夏枯草(《西藏常用中草药》),轮花筋骨草(《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生斗尕尔摸(藏名)。出处《青藏高原

  • 小红蒜根

    药材名称小红蒜根拼音Xiǎo Hónɡ Suàn Gēn别名红葱头来源药材基源:为阿鸢尾科植物红葱的鳞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eutherine plicata Herb.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

  • 毛药

    《中药大辞典》:毛药药材名称毛药拼音Máo Yào别名红丝线、血见愁(《植物名实图考》),野苦菜、野花毛辣角(《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茄科植物十萼茄的全株。秋

  • 牛嗓管

    药材名称牛嗓管拼音Niú Sǎnɡ Guǎn别名泡通、大泡通、饭包叶、伞把木、三叉木、隔子通、大通塔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白背鹅掌柴的根和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efflera hypole

  • 环草

    药材名称环草拼音Huán Cǎo别名小石斛、黄草、鸡爪兰、金钗草、吊兰(《广西中兽医药植》),耳环草、细草、小金钗、细环草(《广西民间常用草药》)。出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兰科植物细茎

  • 桑霜

    《中药大辞典》:桑霜药材名称桑霜拼音Sānɡ Shuānɡ别名木硇(《本草经疏》)。出处《纲目》来源为桑柴灰汁经过滤、蒸发后所得的结晶状物。功能主治①《纲目》:"治噎食积块。"②《

  • 大叶千斤拔根

    药材名称大叶千斤拔根拼音Dà Yè Qiān Jīn Bá Gēn别名天根不倒(《贵州民间药物》),千斤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豆科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