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栗毛球

栗毛球

《中药大辞典》:栗毛球

药材名称栗毛球

拼音Lì Máo Qiú

别名栗毛壳(《唐本草》),栗刺壳(《日用本草》),风栗壳(《广东中药》Ⅱ),板栗壳斗(江西《草药手册》)。

出处《纲目》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总苞

功能主治治丹毒,瘰疬痰核,百日咳。

①《补缺肘后方》:"治丹。"

②《唐本草》:"疗丹火疮、毒肿。"

③《滇南本草》:"烧灰吹鼻中,治中风不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痰火头疬:风栗壳一两,蜜枣三枚。同煎服。(《广东中药》Ⅱ)

②治痰火核:风栗壳夏枯草煎服。(《广东中药》Ⅱ)

③治丹毒红肿:板栗壳斗水煎洗患部。(江西《草药手册》)

④治小儿百日咳:风粟壳三钱,加糖冬瓜五钱煎服。(《广东中药》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栗毛球

药材名称栗毛球

拼音Lì Máo Qiú

别名栗毛壳、栗刺壳、风栗壳、板栗壳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总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tanea mollissima Bl.

采收和储藏:剥取果实时收集,晒干。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15-20m。树皮暗灰色,不规则深裂,枝条灰褐色,有纵沟,皮上有许多黄灰色的圆形皮孔。冬芽短,阔卵形,被茸毛。单叶互生,叶丙长0.5-2cm,被细绒毛或近无毛;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18cm,宽5.5-7cm,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两侧不相等,叶缘有锯齿,齿端具芒状尖头,上面深绿色,有光泽,羽状侧脉10-17对,中脉上有毛;下面淡绿色,有白色绒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状,生于新枝下部的叶腋,长9-20cm,被绒毛,淡黄褐色,雄花着生于花序上、中部,每簇具花3-5,雄蕊8-10;雌花无梗,常生于雄花序下部,外有壳斗状总,2-3(-5)朵生于总苞内,子房下位,花柱5-9,花柱5-9,花柱下部被毛。壳斗边刺直径4-6.5cm,密被紧贴星状柔毛,刺密生,每壳斗有2-3坚果,成熟时裂为4瓣;坚果直径1.5-3cm,深褐色,顶端被绒毛。花期4-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常栽培于海拔100-2500m的低山丘陵、缓坡及河滩等地带。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以南各地,除青海、新疆以外,均有栽培。以华北、西南和长江流域各地栽培最为集中,产量最大。

性状性状鉴别 总苞球形,直径3-5cm,外面有不锐被毛的刺。气微,味微苦、涩。

性味甘;涩;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散结;化痰;止血。主丹毒;瘰疬痰核;百日咳;中风不语;便血;鼻衄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痰火头疬:风栗壳一两,蜜枣三枚。同煎服。(《广东中药》Ⅱ)②治痰火核:风栗壳夏枯草煎服。(《广东中药》Ⅱ)③治丹毒红肿:板栗壳斗水煎洗患部。(江西《草药手册》)④治小儿百日咳:风栗壳三钱,加糖冬瓜五钱煎服。(《广东中药》)

各家论述1.《补缺肘后方》:治丹。

2.《唐本草》:疗丹火疮、毒肿。

3.《滇南本草》:烧灰吹鼻中,治中风不语。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千里找根

    药材名称千里找根拼音Qiān Lǐ Zhǎo Gēn别名小赖藤(《云南中草药选》),绿包藤,癞浆包藤(《云南恩茅中草药选,),克赛麻奈(傣名)。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防己科植物皱波青牛胆的藤茎。秋

  • 莪术

    《中国药典》:莪术药材名称莪术拼音é Shù英文名RHIZOMA CURCUMAE别名温莪术、蓬莪术、山姜黄、芋儿七、臭屎姜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

  • 火绒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火绒草药材名称火绒草拼音Huǒ Rónɡ Cǎo别名老头草、薄雪草、老头艾来源为菊科火绒草属植物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 (Will

  • 风藤草根

    《中药大辞典》:风藤草根药材名称风藤草根拼音Fēnɡ Ténɡ Cǎo Gēn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黄毛铁线莲的根。原形态黄毛铁线莲又名:风藤草(《滇南本草》),金毛铁线莲。攀援藤

  • 耳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耳草药材名称耳草拼音ěr Cǎo别名鲫鱼胆草、细叶亚婆巢、节节花来源茜草科耳草属植物耳草Hedyotis auricularia L.[Oldenlandia auriculari

  • 地灵根

    药材名称地灵根拼音Dì Línɡ Gēn别名地柏灵根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紫药女贞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gustrum dela-vayanum Hariot采收和储藏:全年或秋季采挖,洗

  • 蝮蛇蜕皮

    药材名称蝮蛇蜕皮拼音Fù Shé Tuì Pí出处《唐本草》来源为蝮蛇科动物蝮蛇的蜕皮。功能主治《唐本草》:"主身痒、瘑、疥、癣等。"摘录《

  • 无名异

    《全国中草药汇编》:无名异药材名称无名异拼音Wú Mínɡ Yì别名土子、黑石子来源结核状的软锰矿石。全年可采,去净泥土杂石。性状不规则球形,大小不一,直径约0.5~3厘

  • 黑心姜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心姜药材名称黑心姜别名蓝姜、绿姜、黑姜、乌姜来源姜科姜黄属植物黑心姜Curcuma caesia Roxb.,以根状茎入药。夏季采,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性味苦、辛,温。功能主治

  • 野梧桐

    《中药大辞典》:野梧桐药材名称野梧桐拼音Yě Wú Tónɡ别名野桐、楸、白肉白、抱仔(《中国树木分类学》),赤芽楸、赤芽槲(《本草推陈》)。出处《本草推陈》来源为大戟科植物野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