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棘豆根

棘豆根

《中药大辞典》:棘豆根

药材名称棘豆根

拼音Jí Dòu Gēn

出处《吉林中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薄叶棘豆。夏、秋季采挖鲜根,洗净。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主根极粗壮,圆柱形。茎极短。单数羽状复叶,长6~10厘米,叶轴细弱,密生长柔毛;小叶7~13,对生,线形,长1.3~2.5厘米,宽1~2毫米,被长柔毛;托叶小,披针形,与叶柄连合。花2~5朵排列成近头状的总状花序;花萼筒状,萼齿条形;花冠紫红色、紫色或红色。荚果近卵圆形,密生短柔毛。

生境分部生于草原、向阳山地。分布河北、山西、内蒙古和东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秃疮,瘰疬。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棘豆根

药材名称棘豆根

拼音Jí Dòu Gēn

英文名Root of Thinleaf Crazyweed

出处出自《吉林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薄叶棘豆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xytrois leptophylla (Pall.)DC.[Astragalus leptophyllus Pal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挖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薄叶棘豆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根粗壮,呈圆柱形。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3;托叶小,披针形,基部与叶柄合生,密被长毛;叶片线形,长13-35mm,宽1-2m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干后边缘反卷,上面无毛,下面有柔毛。短总状花序生于花梗顶部,有花2-5朵;苞片椭圆状披针形,长3-5mm;花萼简状,长8-12mm,密被毛,萼齿线状披针形,长为萼筒的1/4;花紫红色或蓝紫色,长18-20mm,旗瓣近椭圆形,先端圆或微凹,基部渐狭成爪,翼瓣比旗瓣短,有细长的爪和短耳,龙骨瓣稍短于翼瓣;子房密被毛,花柱弯曲。荚果宽卵形,长14-18mm,宽12-15mm,膜质,膨胀,先端具喙,表面密生短柔毛,内有窄的假隔膜。花期5-6月,果期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森林草原及草原带砾石性和沙性土壤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地。

性味苦;性凉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秃疮;瘰疬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波叶紫金牛

    药材名称波叶紫金牛拼音Bō Yè Zǐ Jīn Niú别名小凉伞、千年不出山、矮脚凉伞、小部伞、不出林、小矮地茶、小狮子头、铁罗伞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细罗伞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

  • 野杜仲果

    药材名称野杜仲果拼音Yě Dù Zhònɡ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大花卫矛Euonymus grandiflorus Wall.和肉花卫矛Euonymus carnosus Hemsl.的果

  • 泡桐果

    《中药大辞典》:泡桐果药材名称泡桐果拼音Pào Tónɡ Guǒ出处河南医学院《医药科研资料》3:20~32,1972来源为玄参种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果实。化学成分果实含桐酸、脂肪油

  • 丝棉木叶

    药材名称丝棉木叶拼音Sī Mián Mù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丝棉木Euonymus maackii Rupr.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maackii Rupr.[E.b

  • 通骨消茎叶

    药材名称通骨消茎叶拼音Tōnɡ Gǔ Xiāo Jīnɡ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大花老鸦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unbergia grandiflo-ra (Roxb.ex Rottl

  • 麝香壳

    《中药大辞典》:麝香壳药材名称麝香壳拼音Shè Xiānɡ Ké别名臭子壳、麝壳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鹿科动物麝的香腺囊的外皮。将香腺囊对剖,取去麝香,剩下的外壳,干燥后即成。生

  • 续随子茎中白汁

    《中药大辞典》:续随子茎中白汁药材名称续随子茎中白汁拼音Xù Suí Zǐ Jīnɡ Zhōnɡ Bái Zhī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的茎中的白色乳汁。原

  • 枣槟榔

    药材名称枣槟榔拼音Zǎo Bīnɡ Lɑnɡ别名枣儿槟榔(《随息居饮食谱》),槟榔干(《中药志》),枣儿槟、壳槟榔(《药材学》)。出处《饮片新参》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未成熟果实。冬季采下未成熟之槟榔

  • 黄鳝藤根

    药材名称黄鳝藤根拼音Huánɡ Shàn Ténɡ Gēn别名熊柳根(《福建民间草药》),铁包金、土黄耆(《闽东本草》)。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鼠李科植物多花勾儿茶的根

  • 马醉木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醉木药材名称马醉木别名梫木来源杜鹃花科马醉木Pieris polita W. W. Smith et J. E. Jeff.,以叶入药。生境分部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性味苦,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