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樟树叶

樟树叶

《中药大辞典》:樟树叶

药材名称樟树叶

拼音Zhānɡ Shù Yè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为樟科植物叶片,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樟木"条。

性味《陆川本草》:"味苦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止痛,杀虫。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疥癣。

①《陆川本草》:"杀虫.杀菌,治疥癣。"

②《南宁市药物志》:"祛风,化痰,杀虫。治寒性风湿骨痛,胃痛。外治跌打扑伤,散毒,行气,止痛。"

③《广西中药志》:"枝、叶洗风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捣汁、研末。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服。"

复方①治面黄虚肿:樟树叶、大血藤。研末,每次五分,开水送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钩虫病:樟树嫩梢半斤。炒黄,水二斤,煎至半斤,次晨空腹温服。(《江西草药》)

③治脚上生疮,此疮个个如小笔管大者:樟树叶,捣熟,略掺拔毒丹,外贴樟树叶,连换。(《周益生家宝方》)

④治阴疽:樟树鲜叶合冷饭粒捣敷患处。初期能消,如已化脓则能排脓。(《泉州本草》)

⑤治鹅掌风:樟叶(鲜)水煎熏洗。(《福建中草药》)

④治烫伤起泡:樟叶、皮各适量。晒干烧灰,蛋清调搽。(《江西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樟树叶

药材名称樟树叶

拼音Zhānɡ Shù Yè

英文名Leaf of Camphortree

别名樟叶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樟。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momum cam Phora(L.) Presl[Laurus camphora L.]

采收和储藏:3月下旬以前及5月上旬后含油多时采,鲜用或晾干。

原形态樟,常绿乔木,高20-30m。树皮灰褐色或黄褐色,纵裂;小枝淡褐色,光滑;枝和叶均有樟脑味。叶互生,革质,卵状椭圆形以至卵形,长6-12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钝或阔楔形,全缘或呈波状,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绿色或粉白色,无毛,幼叶淡红色,脉在基部以上3出,脉腋内有隆起的腺体;叶柄长2-3cm。圆锥花序腋生;花小,绿白色或淡黄色,长约2mm;花被6裂,椭圆形,长约2mm,内面密生细柔毛;能育雄蕊9,花药4室;子房卵形,光滑无毛,花柱短;柱头头状。核果球形,宽约1cm,熟时紫黑色,基部为宿存、扩大的花被管所包围。花期4-6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栽培或野生于河旁,或生于较为湿润的平地。

资源分布: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化学成分叶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是樟脑(camphor)(54.54%),还有1,8-桉叶素(1,8-cineole)和少量α-松油醇(α-terpineol),β-蒎烯(β-pinene),α-蒎烯,牻牛儿醛(geranial),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樟烯(camphene),龙及(borneol),橙花醛(neral)等。

性味辛;温

归经心;脾;肺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杀虫。主风湿痹痛;胃痛;水火烫伤;疮疡肿毒;慢性下肢溃疡;疥癣;皮肤瘙痒;毒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捣汁、研末。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服。

复方①治面黄虚肿:樟树叶、大血藤。研末,每次五分,开水送服。(《湖南药物志》)②治钩虫病:樟树嫩梢半斤。炒黄,水二斤,煎至半斤,次晨空腹温服。(《江西草药》)③治脚上生疮,此疮个个如小笔管大者:樟树叶,捣熟,略掺拔毒丹,外贴樟树叶,连换。(《用益生家宝方》)④治阴疽:樟树鲜叶合冷饭粒捣敷患处。初期能消,如已化脓则能排脓。(《泉州本草》)⑤治鹅掌风:樟叶(鲜)水煎熏洗。(《福建中草药》)⑥治烫伤起泡:樟叶、皮各适量。晒干烧灰,蛋清调搽(《江西草药》)

各家论述1.《陆川本草》:杀虫,杀菌,治疥癣。

2.《南宁市药物志》:被风,化痰,杀虫。治寒性风湿骨病,胃痛。外治跌打扑伤,散毒,行气,止痛。

3.《广西中药志》:枝、叶洗风湿。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卷边桩菇

    药材名称卷边桩菇拼音Juǎn Biān Zhuānɡ Gū别名卷伞菌、卷缘网褶菌、落褶菌、卷边网褶菌、桩菇来源药材基源:为桩菇科真菌卷边桩菇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去掉

  • 大一枝箭

    药材名称大一枝箭拼音Dà Yī Zhī Jiàn别名铁色箭(《纲目》),忽地笑(《汝南圃史》),鹿葱(《群芳谱》),祖先花(《滇南本草图谱》),岩大蒜、黄龙爪(《四川中药志》),独

  • 半圆盖阴石蕨

    药材名称半圆盖阴石蕨拼音Bàn Yuán Gài Yīn Shí Jué英文名Broadscale Humata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骨碎补科半圆盖阴石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羊蹄草

    《中药大辞典》:羊蹄草药材名称羊蹄草拼音Yánɡ Tí Cǎo别名紫背草(《植物名实图考》),假芥兰、爆仗草(《岭南采药录》),红背叶(《广州植物志》),叶下红、喇叭红草(《福建民

  • 野兔脑

    药材名称野兔脑拼音Yě Tù Nǎo来源兔目兔科蒙古兔Lepus tolai Pallas;东北兔L. mandschuricus Radde;孙河兔(草兔)L. capensis L.;雪

  • 云南小草蔻

    药材名称云南小草蔻拼音Yún Nán Xiǎo Cǎo Kòu别名小麦黄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舞花姜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obbbatacemosaSmith[G.orixensisRox

  • 丝瓜花

    《中药大辞典》:丝瓜花药材名称丝瓜花拼音Sī Guā Huā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花蕾,夏季开花时采取。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丝瓜"条。化学成分花中谷氨酰胺、天

  • 梁王茶

    药材名称梁王茶拼音Liánɡ Wánɡ Chá英文名all-grass or root of Delavay Falsepanax,Delavay Falsepanax别名金刚散、山槟榔、良旺茶、宝金

  • 独脚乌桕

    《中药大辞典》:独脚乌桕药材名称独脚乌桕拼音Dú Jiǎo Wū Jiù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葡萄科植物白粉藤的根及茎藤。秋、冬采挖。原形态白粉藤,又名:白薯藤、白面水鸡、假葡萄。

  • 芒果核

    药材名称芒果核拼音Mánɡ Guǒ Hé英文名Mango seed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来源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杧果Mangifera indica L.的果核。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ng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