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母丁香

母丁香

《中药大辞典》:母丁香

药材名称母丁香

拼音Mǔ Dīnɡ Xiānɡ

别名鸡舌香(《抱朴子》),亭炅独生(《酉阳杂俎)),雌丁香(《本草蒙筌》)。

出处雷公炮炙论

来源桃金娘科植物丁香果实。果实将成熟时采收,晒干。

性状干燥果实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约2~3厘米,直径约0.6~1厘米。外表呈褐色,或带有土红色粉末,粗糙,多细皱纹,上端宿萼有4裂片。质坚脆,破之常纵裂为2瓣,内藏少数种子(因种子来成熟,故多已干瘪,不易察见)。气微香,味辛辣。

性味辛,温。

①《别录》:"微温。"

②《药性论》:"味辛,无毒。"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治暴心气痛,胃寒呕逆,风冷齿痛,牙宣,口臭,妇人阴冷,小儿疝气。

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②陶弘景:"疗恶核毒肿。’

③《蜀本草》:"疗呕逆甚验。"

④《本耳图经》:"疗口臭最良,治气亦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钱;或研末。外用:研末调敷或作栓剂。

注意热证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①《雷公炮炙论》:"不可见火。畏郁金。"

②《本草经疏》:"一切有火热证者忌之。非属虚寒,概勿施用。"

复方①治暴心气痛:鸡舌香末,酒服一钱。(《肘后方》)

②治胃冷呕逆,气厥不通:母丁香三粒(椎碎),陈橘皮一枚(全者,汤浸去白,焙)。上二味,用水一盏,煎取半盏,去滓热呷。(《圣济总录》)

③治小儿冷疳,面黄腹大,食即吐者:母丁香七枚,为末,乳汁和蒸二次,姜汤服之。(《卫生易简方》)

④治风冷乘于齿间,发歇疼痛。口气宣露:鸡舌香、射于各一两,麝香(细研)一分。上二味,捣罗为散,入麝香再拌和令匀。每用少许揩齿,良久以温汤漱口。(《圣济总录》鸡舌香散)

⑤治龋齿:鸡舌香煮汁含之。(《姚僧坦集验方》)

⑥治妇人难产:母丁香三十六粒.滴乳香三钱六分。为末,同活兔胆和杵千下,丸作三十六丸。每服一丸,好酒化下。(《颐真堂经验方》如意丹)

⑦治阴冷:母丁香为末,缝纱囊如小指,实末,纳阴中,中病便已。(《本草衍义》)

临床应用治疗小儿疝气:取母丁香粉适量撒在独角莲膏药上,贴于患处。每隔1~2天换-次,至病愈为止。观察19例,15例痊愈,3例好转,1例无效。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母丁香

药材名称母丁香

拼音Mǔ Dīnɡ Xiānɡ

英文名Clove Fruit

别名鸡舌香、亭炅独生、雌丁香

出处1.出自《雷公炮炙论》2.《抱朴子》:鸡舌香、黄连,乳汁煎,注之诸有百疾之在目者皆愈,而更加精明倍常也。

3.《齐民要术》:鸡舌香,俗人以其似丁子,故为之丁子香也。

4.《本草拾遗》:鸡舌香与丁香同种,花实丛生,其中心最大者为鸡舌,击破有顺理,而解为两向,为鸡舌,故名,乃是母丁香也。

5.《本草图经》:鸡舌香,今人皆于乳香中时时得木实似枣核者,以为鸡舌香,坚顽枯燥,绝无气味,烧亦

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zygium aromaticum(L.)Merr.et Perry

采收和储藏:果实将成熟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丁香,常绿乔木,高达10米。叶对生;叶柄明显;叶片长方卵形或长方倒卵形,长5-10cm,宽2.5-5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狭窄常下展成柄,全缘。花芳香,成顶生聚伞圆锥花序,花径约6mm;花萼肥厚,绿色后转紫色,长管状,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稍带淡紫,短管伏,4裂;雄蕊多数,花药纵裂;子房下位,与萼管合生,花柱粗厚,柱头不明显。浆果红棕色,长方椭圆形,长1-1.5cm,直径5-8mm,先端宿存萼片。种子长方形。

性状性状鉴别 果实呈长倒卵形至长圆形;长2-2.5cm,直径0.6-1cm。先端有齿状萼片4枚,向中央弯曲,基部具果柄残痕。表面棕褐色,粗糙,多细皱纹。果皮与种皮薄壳状。质脆,易破碎脱落,有的已无果皮或种皮,仅为种仁。种仁倒卵形,暗棕色,由两片肥厚的子叶抱合而成,子叶形如鸡舌,不规则抱合,中央有一条细杆状的胚根,由子叶的中央伸到较宽的先端。质坚硬,难破碎。气微香,味辛辣。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脾;胃;肝;肾经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主暴心气痛;胃寒呕逆;风冷齿痛;牙宣;口臭;妇人阴冷;小儿疝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作栓剂。

注意1.热证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2.《雷公炮炙论》:不可见火。畏郁金

3.《本草经疏》:一切有火热证者忌之,非属虚寒,概勿施用。

各家论述1.《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2.陶弘景:疗恶核毒肿。

3.《蜀本草》:疗呕逆甚验。

4.《本草图经》:疗口臭最良,治气亦效。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庐山石韦

    药材名称庐山石韦拼音Lú Shān Shí Wéi英文名Shearer’s Felt Fern Leaf别名大石韦、光板石韦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Pyrrosia s

  • 皮袋香

    药材名称皮袋香拼音Pí Dài Xiānɡ别名山枝子、羊皮袋、山辛夷、十里香、山栀子出处本品以皮袋香之名载于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云:"皮袋香一名山枝子,生云南山中。树高数尺,叶长寸半许,本小末奓,深

  • 广枣

    药材名称广枣拼音Guǎnɡ Zǎo英文名FRUCTUS CHOEROSPONDIATIS来源本品系蒙古族习用药材。为漆树科植物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Roxb.)Bu

  • 疏松卷柏

    药材名称疏松卷柏拼音Shū Sōnɡ Juǎn Bǎi英文名Rarefaction tamariskoid spikemoss herb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卷柏

  • 石蜡红

    药材名称石蜡红拼音Shí Là Hónɡ别名月月红、天竺葵来源牻牛苗儿科石蜡红Pelargonium hortorum Bail.,以花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性味苦、涩

  • 卷边桩菇

    药材名称卷边桩菇拼音Juǎn Biān Zhuānɡ Gū别名卷伞菌、卷缘网褶菌、落褶菌、卷边网褶菌、桩菇来源药材基源:为桩菇科真菌卷边桩菇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去掉

  • 向日葵子

    《中药大辞典》:向日葵子药材名称向日葵子拼音Xiànɡ Rì Kuí Zǐ别名天葵子(《国药的药理学》),葵子(《中国药植图鉴》)。出处汪连仕《采药书》来源为菊科植物向日

  • 向日葵根

    《中药大辞典》:向日葵根药材名称向日葵根拼音Xiànɡ Rì Kuí Gēn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菊科植物向日葵的根。原形态详"向日葵子"条。化学成

  • 茨菇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茨菇草药材名称茨菇草拼音Cí Gū Cǎo别名催生草、灵芝草、箭叶大油芒来源禾本科茨菇草Spodiopogon sagittifolius Rendle,以全草入药。生境

  • 山郎木根

    药材名称山郎木根拼音Shān Lánɡ Mù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狭叶山黄麻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ema angustifolia(Planch.)Bl.[Sponia ang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