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毛诃子

毛诃子

《中国药典》:毛诃子

药材名称毛诃子

拼音Máo Hē Zǐ

英文名FRUCTUS TERMINALIAE BILLERICAE

来源本品系藏族习用药材,为使君子科植物毗黎勒Terminalia billerica (Gaertn.)Roxb. 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呈卵形或椭圆形,长2~3.8cm,直径1.5~3cm。表面棕褐色,被红棕色绒毛,较细密,具5棱脊,棱脊间平滑或有不规则皱纹。质坚硬。果肉厚2~5mm,暗棕色或浅绿黄色。果核淡棕黄色。种子1,种皮棕黄色,种仁黄白色,有油性。气微,味涩、苦。

鉴别(1)本品粉末黄褐色。似维管的管状细胞,壁厚木化。非腺毛易见,为2~3细胞,内含棕黄色物。草酸钙簇晶众多,直径17~54μm。石细胞类圆形、卵圆形或长方形,孔沟明显,具层纹。内果皮纤维壁厚,木化,孔沟明显。外皮细胞具网纹。可见油滴和螺纹导管。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20ml,振摇提取10分钟,弃去乙醚,药渣挥干,加醋酸乙酯2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没食子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用水饱和)-甲酸乙酯-甲酸(5: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铁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甘、涩,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收敛养血,调和诸药。用于各种热症,泻痢,黄水病,肝胆病,病后虚弱。

用法用量3~9g,多入丸散服。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诃子

药材名称毛诃子

拼音Máo Hē Zǐ

来源使君子毛诃子Terminalia billerica Roxb.,以果入药。

生境分部云南、西藏。

性味甘、涩,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调和诸病,收敛养血。用于各种热症,泻痢,黄水病(藏医病名,非黄水疮),肝胆病,病后虚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猜你喜欢

  • 鹌鹑

    《全国中草药汇编》:鹌鹑药材名称鹌鹑拼音ān Chun来源雉形目雉科鹌鹑Coturnix coturnix (L.),以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功能主治补中气,强筋骨,止泻痢。主治小儿疳积,下痢,

  • 毛竹

    药材名称毛竹拼音Máo Zhú别名江南竹、孟宗竹、南竹、茅竹、猫头竹、狸头竹来源禾本科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 ex H.de Lehaie,

  • 天脚板根

    药材名称天脚板根拼音Tiān Jiǎo Bǎn Gēn英文名Aucuba chinensis Benth.subsp.omeienisis(Fang)Fang et Solng Au-cuba chi

  • 竻苋菜

    药材名称竻苋菜拼音Lè Xiàn Cài英文名野苋菜、土苋菜、猪母菜(《福建民间草药》),野勒苋(《广西中药志》),刺刺草(《福建中草药》)。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苋科

  • 荷苞花根

    《中药大辞典》:荷苞花根药材名称荷苞花根拼音Hé Bāo Huā Gēn别名红苓蔃(《岭南采药录》)。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赪桐的根。8~9月采收,晒干。性味苦,寒。①《

  • 牛舌头

    药材名称牛舌头拼音Niú Shé Tou别名苣荬菜(《植物名实图考》),野苦荬(《广州植物志》),山苦荬(《广西中草药》),牛舌片(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 槭叶草

    药材名称槭叶草拼音Qì Yè Cǎo英文名all-grass of Mapleleafgrass别名腊八菜、爬山虎。出处始载于《东北植物检索表》。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椒叶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

  • 小叶薄荷

    药材名称小叶薄荷拼音Xiǎo Yè Bò He别名续则(维名)。出处《新疆中草药手册》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小叶薄荷的全草。夏季采割,切段,阴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全株

  • 光明盐

    《中药大辞典》:光明盐药材名称光明盐拼音Guānɡ Mínɡ Yán别名石盐(《唐本草》),圣石(《蜀本草》),水晶盐(《纲目》)。出处《唐本草》来源为天然的食盐结晶。全年可采,采

  • 水晶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晶兰药材名称水晶兰拼音Shuǐ Jīnɡ Lán别名梦兰花、水兰草、银锁匙[浙江]来源鹿蹄草科水晶兰属植物水晶兰Monotropa uniflora L.,以全草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