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沙生风毛菊

沙生风毛菊

药材名称沙生风毛菊

拼音Shā Shēnɡ Fēnɡ Máo Jú

英文名arenarial Saussurea

出处始载于《甘肃中草药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沙生风毛菊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ussurea arenaria Maxim.

采收和储藏:夏季开花时采收,洗净,晾干。

原形态沙生风毛菊 多年生草本,高3-5cm。根茎顶端分枝,颈部被棕色的残存叶柄鞘。茎极短,被白色绒毛。单叶互生;叶柄长3.5-4cm,被腺毛;叶片狭长圆形,长超过花序,长4-7cm,宽1.2-1.8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狭成柄,边缘具深波状齿,上面绿色,密被腺毛,中脉凹陷,下面密被白色绒毛,中脉突起。头状花序单生,直径约1.5cm,总苞片形,长约2cm,总苞片5层,卵披针形,绿以,有的带紫色,疏被白色绒毛,内层条形;和状花深紫色,长约1.5cm。瘦果长3mm,具黑色花纹;冠毛污白色,外层短,糙毛状,内层羽毛状。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300-4300m的山坡、砂地、干河滩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全草的挥发油中主含β-芹子烯(β-selinene),含量达39.950%,还含二氢去氢木香内酯(dihydrodehy-drocostuslactone),4-甲基-2,6-二叔丁基苯酚(4-methyl-2,6-di-tert-butylphenol),6,10,14-三甲基-2-十五碳酮(6,10,14-trimethyl-2-pentadecanone),十八烷(octadecane),十九烷(nonadecane),1,1,4,7-四甲基1α,2,3,4,4α,5,6,7b-八氢-1H-环丙[e]薁[1,1,4,7-tetram-ethyl-1α,2,3,4,4α,5,6,7b-octahydro-1H-cycloprop[e]azulene],十五烷(pentadecane),4-甲氧基-1-叔丁氧基苯

性味味辛;苦;性寒

功能主治表风热;解毒;止血。主风热感冒;疮产怕痈肿;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叶: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止血的功能。用于感冒发烧,疮疡痈肿,食物中毒,外伤出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洋蓍草

    《中药大辞典》:洋蓍草药材名称洋蓍草拼音Yánɡ Shī Cǎo别名锯草(《中国药植图鉴》),蜈蚣蒿、一苗蒿(《陕西中草药》)。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菊科植物千叶蓍的全草。6~8月采收。

  • 蛇胆草

    药材名称蛇胆草别名戏班须、式格娃儿藤来源萝藦科蛇胆草Tylophora secamonoides tsiang,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功能主治止咳。主治咳嗽。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大叶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叶藤药材名称大叶藤别名奶汁藤、假黄藤、犸骝能来源防己科大叶藤Tinomiscium tonkinense Gagnep.,以藤茎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辛、微苦,微温。功能主治壮

  • 牛背鹭

    药材名称牛背鹭拼音Niú Bèi Lù英文名bittern别名黄头鹭、尼鹭、家畜鹭鸶、红头鹭、畜鹭、红头官、放牛郎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鹭科动物牛背鹭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邪蒿

    《中药大辞典》:邪蒿药材名称邪蒿拼音Xié Hāo出处《千金·食治》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邪蒿的全草。生于山坡、灌丛间、草原及疏林内。分布东北、内蒙古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7~73

  • 白草莓

    《中药大辞典》:白草莓药材名称白草莓拼音Bái Cǎo Méi别名三匹风、野杨莓、草莓(《西藏常用中草药》),白泡儿、白藨、白蒲草(《云南中草药选》),只大萨曾(藏名)。出处《云南

  • 光决明

    《全国中草药汇编》:光决明药材名称光决明来源豆科光决明Cassia laevigata Willd.,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涩,凉。功能主治清热,通便,明目。主治感冒,角膜云翳,慢性结膜

  • 半边风

    药材名称半边风拼音Bàn Biān Fēnɡ英文名Tsoong Pellionia别名老虎斑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金缕梅科植物蕈树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tingia ch

  • 杜梨

    药材名称杜梨拼音Dù Lí别名棠梨、海棠梨、野梨子、土梨来源蔷薇科杜梨Pyrus betulaefolia Bunge,以树皮、果实入药。生境分部辽宁、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

  • 大乌泡根

    药材名称大乌泡根拼音Dà Wū Pào Gēn别名乌泡(《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蕾薇科植物川莓的根或叶。秋、冬季采根,夏季采叶。原形态落叶灌木。高2~5米。茎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