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猕猴骨

猕猴骨

药材名称猕猴骨

拼音Mí Hóu Gǔ

别名猴骨(《贵州民间方药集》),申骨(《四川中药志》)。

出处证类本草

来源为猴科动物猕猴骨胳。全年均可捕捉。杀死后,剥去皮毛(四肢不去皮毛),除去内脏,剔除骨上筋肉,将骨胳挂通风处晾干。

原形态猕猴(陆玑《诗疏》),又名:狙(《庄子》),沐猴(《史记》),王孙(《柳河东集》),期狲(《圣惠方》),马留(《倦游杂录》),黄猴。

体长约45~51厘米,尾长约18~20厘米。颜面和两耳多呈肉色。臀胝明显,多红色,雌者色更红。两颊有颊囊。四肢粗短,手足均具5指(趾),指端有扁平的指甲。毛色随地区、年龄而异,一般为深棕色,背面上半部灰棕,至臀部逐渐变为深棕色。肩及前肢略灰,胸腹部淡灰色。

栖于山林。白昼活动觅食,晚间息于岩壁或树上。群居性,行动敏捷,善攀缘、跳跃,会泅水。食物主要为野菜、野果及竹笋、昆虫等,亦盗食玉米甘蔗等作物。

生境分部分布西南、华南、长江流域、河南、山西、河北、陕西、青海等地。

性状商品分四肢骨与全身骨二种:

①四肢骨

前肢肱骨长约13厘米,粗约1.3厘米,桡骨、尺骨的大小几乎相等,长约14厘米,粗0.8~1厘米。后肢股骨长约17厘米,粗约1.5厘米,微弯;腓骨、胫骨长约15厘米,胫骨粗约1.2厘米,腓骨细瘦。前后肢掌部及爪均带有皮毛,皮呈黄棕色,干枯,毛色与生者相似。骨质轻,外表不甚洁白。断面骨膘不大厚实,亦呈浸白色,骨髓多已干枯。

②全身骨

包括头骨、脊骨、肋骨、尾骨等。头骨与人头骨很相似。脊椎骨粗大,共28节。肋骨13对,细瘦而弯曲。尾骨渐细小,共15节。商品常因加工而损失,残缺不全。以上二种药材均以无筋肉附着、无霉坏、臭味、虫蛀者为佳。

产四川、贵州、浙江、湖北等地。

炮制酥炙或打碎。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酸,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心、肝二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治风寒湿痹,四肢麻木,关节疼痛。

①《证类本草》:"头骨,主瘴疟。"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浸酒,治风湿麻木,关节疼痛。"

③《浙江中药手册》:"强筋骨,通经络。治跌打损伤。"

④《四川中药志》:"祛风除湿,镇惊截疟。治风寒湿痹,四肢麻木,小儿惊痫及摩疟发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浸酒或入丸、散。

复方治疟疾进退不定:猢狲头骨一枚(烧灰)。细研为散。空腹以温酒调一钱服,临发时再服。(《圣惠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岩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豆药材名称岩豆拼音Yán Dòu来源豆科千斤拔属植物水边千斤拔Moghania fluminalis (Clarke ex prain)Li [Fleming

  • 化香树果

    《中药大辞典》:化香树果药材名称化香树果拼音Huà Xiānɡ Shù Guǒ别名化香树球(《植物名实图考》)。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胡桃科植物化香树的果序。性味辛,温。①江西《

  • 胡麻草

    《中药大辞典》:胡麻草药材名称胡麻草拼音Hú Má Cǎo出处《云南恩茅中草药选》来源为玄参科植物胡麻草的全草。夏、秋采收,晒干。原形态直立草本,高20~30厘米,全株被绒毛。须根

  • 山刺柏

    《中药大辞典》:山刺柏药材名称山刺柏拼音Shān Cì Bǎi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柏科植物刺柏的根或果实。根,秋冬采收。果实,成熟时采收。原形态刺柏,又名:刺松、短柏木、杉柏。常绿

  • 虾蟆胆

    《中药大辞典》:虾蟆胆药材名称虾蟆胆拼音Há Má Dǎn出处《纲目》来源为蛙科动物泽蛙的胆汁。原形态动物形态详"虾蟆"条。化学成分胆汁中含粪甾烷酸及硫酸蟾蜍醇

  • 异穗卷柏

    药材名称异穗卷柏拼音Yì Suì Juǎn Bǎi英文名Extensive Spikemoss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卷柏科植物异穗卷柏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

  • 泥胡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泥胡菜药材名称泥胡菜拼音Ní Hú Cài别名剪刀草、石灰菜、绒球、花苦荬菜、苦郎头来源菊科泥胡菜属植物泥胡菜Hemistepta lyrata Bu

  • 荠苎

    药材名称荠苎拼音Qí Zhù别名臭苏、青白苏(《日华子本草》)。出处《唐本草》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荠苎的茎、叶。夏、秋采收。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茎4棱形,上部及花序中轴

  • 蝙蝠草

    药材名称蝙蝠草拼音Biān Fú Cǎo别名蝴蝶草、飞锡草、月见罗藟草来源豆科蝙蝠草Christia vespertilionis (L. f.)Bahn. f. [Lourea vespe

  • 鸭皂树根

    《中药大辞典》:鸭皂树根药材名称鸭皂树根拼音Yā Zào Shù Gēn别名绒祖刺(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洋梅花刺根(《云南经济植物》)。出处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豆科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