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甘肃棘豆

甘肃棘豆

《中药大辞典》:甘肃棘豆

药材名称甘肃棘豆

拼音Gān Sù Jí Dòu

别名色舍儿(藏名)

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肃棘豆全草。7~8月采,切段,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20厘米。基部有分枝,疏生白色长柔毛,间有黑色短柔毛。单数羽状复叶,长5~10厘米;叶轴上面具沟,密生白色间黑色长柔毛;托叶卵状披针形,基部连合,与叶柄分离;小叶13~25,卵状矩圆形至披针形,长8~13毫米,宽4~6毫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两面有密长柔毛。总状花序近头状,腋生;总花梗长5.5~15厘米,有白色间黑色长柔毛;花萼钟状,长约9毫米,宽约3毫米,密生黑色间有白色长柔毛,萼齿条形,与筒部近等长;花冠黄色,长约12毫米。荚果长椭圆形或矩圆状卵形,长8~12毫米,膨胀,密生黑色长柔毛。

生境分部生于干燥草原、山坡、河边或林下。分布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微辛,温。

归经入心、肺、小肠经。

功能主治解毒医疮,止血利尿。治各种内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甘肃棘豆

药材名称甘肃棘豆

拼音Gān Sù Jí Dòu

英文名Herb of Kansu Skullcap

别名色舍儿。

出处出自《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甘肃棘豆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xytropis kansuensis Bunge [O.leucocephala Ulbr.;O.thionantha Ulbr.]

采收和储藏:7-8月采收全草,切段,晒干。

原形态甘肃棘豆 多年生小草本,高15-25cm。茎直立或斜上,基部分枝,疏被白色长柔毛,有时有黑色短柔毛。羽状复叶,长5-13cm,叶轴密被长柔毛;托叶卵状披针形,基部连合,与叶柄分离;小叶13-25,叶片卵状长圆形至披针形,长8-13mm,宽4-6m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两面均密被长柔毛。头状花序生于花梗顶端,总花便长5-15cm,被长柔毛;花萼简状,长约9mm,密被长柔毛,萼齿线形;花冠黄色,旗瓣长10-18mm,宽卵形,翼瓣稍短,龙骨瓣比翼瓣短,顶端具喙;雄蕊10,二体;子房有多数胚珠,花柱向内弯,柱头头状。荚果长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约lcm,膨胀,密生黑色长柔毛。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300-5300m的干燥草原及山坡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多皱缩成团,密被灰白色、黑色柔毛。主根圆锥形,叶丛生,绿色或淡绿色,湿润展平后为羽状复叶,小叶片13-25,披外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全缘。可见近头状的总状花序,圆锥形,总花梗较长。荚果椭圆形,长约1cm,宽约4mm,膨胀,被黑色长柔毛。气微,味微甘苦。

化学成分含一种黄酮衍生物: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3-O-(6-十六酰-β-D-吡喃阿卓糖甙)[5,4’-dihydroxy-7-methoxyflavone-3-O-(6-hexadecanoyl-β-D-altropyranoside)]。

全草还含挥发油77种,其中下列7种成分的含量较高:顺式金合欢醇(cis-rarnesol),月桂酸(lauric acid),肉豆劳蔻酸(myristic acid), 12-甲基肉豆蔻酸(12-methrmyflsticacid),6,10,14-三甲基十五烷酮-2(6,10,14-trimethyl-2-pentadecanone),壬二烯酸醛(nonadienoic aldehyde)和棕榈酸(palmitic acid)。

性味微辛;温

归经心;肺;小肠经

功能主治止血;利尿;解毒疗疮。主各种内出血;水肿;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痰火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痰火草药材名称痰火草别名围夹草、癌草来源鸭跖草科水竹草属植物大苞水竹叶Murdannia bracteata (C. B. Clarke) O. Kuntze [Aneilema

  • 黄杞叶

    药材名称黄杞叶拼音Huánɡ Qǐ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桃科植物黄杞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 Wall.[E.chrysolepis Hance;

  • 野樱花

    药材名称野樱花别名山樱花、山樱桃来源蔷薇科野樱花Prunus serrulata Lindl. var. spontanea Wills.,以种子入药。生境分部长江流域各省。性味辛,平。功能主治透发麻

  • 白桦皮

    药材名称白桦皮拼音Bái Huà Pí别名刻因托斯(维名)。出处《新疆中草药手册》来源为桦木科植物疣枝桦的树皮。采伐树木时剥皮,晒干,生用或炒炭用。原形态疣枝桦,又名:疣

  • 孜然

    药材名称孜然拼音Zī Rán别名马芹子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孜然芹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minum cyminum L.采收和储藏:5月果熟时,将植株收回,晒干,除去杂种,留取果实备用。

  • 青蒿子

    《中药大辞典》:青蒿子药材名称青蒿子拼音Qīnɡ Hāo Zǐ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菊科植物青蒿或黄花蒿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果枝,打下果实晒干。性味《日华子本草》:"味甘,冷,无毒。

  • 蕉芋

    药材名称蕉芋拼音Jiāo Yù别名姜芋、芭蕉芋、蕉藕、蕉芽、芭蕉芽、香珠来源药材基源:为美人蕉科植物蕉芋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na edulis Ker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去净茎叶,

  • 花叶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花叶子药材名称花叶子别名斑叶兰来源兰科花叶子Paphiopedilum parishii (Reichb. f.) Pfit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

  • 紫楠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楠药材名称紫楠拼音Zǐ Nán别名紫金楠、大叶紫楠、金心楠、金丝楠来源樟科楠木属植物紫楠Phoebe sheareri (Hemsl.)Gamble,以叶、根入药。四季

  • 野芝麻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芝麻根药材名称野芝麻根别名野芝麻、野芝麻棵、小芝麻、小黑药来源梧桐科野芝麻根Helicteres glabriuscula Wall.,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寒。功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