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籼米

籼米

《中药大辞典》:籼米

药材名称籼米

拼音Xiān Mǐ

出处本草蒙筌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籼稻)的种仁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粳米"条。

性味①《纲目》:"甘,温,无毒。"

②《随息居饮食谱》:"甘,平。"

归经①《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功能主治①《本草蒙筌》:"温中健脉,益卫养荣,长肌肤,调脏腑。"

②《纲目》:"温中益气,养胃和脾,除湿止泄。"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籼米

药材名称籼米

拼音Xiān Mǐ

英文名Polished long-grained nonglutinous rice, polished indica rice

别名秥米

出处出自《本草蒙筌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籼稻)的种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yza sativa L.

原形态稻 一年生栽培植物。秆直立,丛生,高约1m左右。叶鞘无毛,下部者长于节间;叶舌膜质而较硬,披针形,基部两侧下延与叶鞘边缘相结合,长5-25mm,幼时具明显的叶耳;叶片扁平,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30-60cm,宽6-15cm。圆锥花序疏松,成熟时向下弯曲,分枝具角棱,常粗糙;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长6-8mm,含3小花,下方两小花退化仅存极小的外稃而位于1两性小花之下;颖极退化,在小穗柄之顶端呈半月形的痕迹;退化外稃长3-4mm,两性小花外稃,有5脉,常具细毛,有芒或无芒,内稃3脉,亦被细毛;鳞被2,卵圆形,长1mm;雄蕊6;花药长2mm;花柱2枚,筒短,柱头帚刷状,自小花两侧伸出。颖果平滑。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区。

资源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区。

性味甘;温

归经脾;胃;心经

功能主治温中益气;健脾止泻。主脾胃虚寒泄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30-60g;或煮粥。

各家论述1.《本草蒙筌》:温中健脉,益卫养荣,长肌肤,调脏腑。

2.《纲目》:温中益气,养胃和脾,除湿止泄。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猪肚

    《中药大辞典》:猪肚药材名称猪肚拼音Zhū Dǔ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胃。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猪肉"条。性味甘,温。①《别录》:"微温。"②《纲目》

  • 臭节草根

    《中药大辞典》:臭节草根药材名称臭节草根拼音Chòu Jié Cǎo Gēn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芸香科植物臭节草的根功能主治捣浆,洗肿毒。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臭节

  • 岩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七药材名称岩七拼音Yán Qī别名竹节七、小万年青、白马分宗来源百合科开口箭属植物剑叶开口剑Tupistra ensifolia Wang et Tang,以根状茎入药

  • 夹蛇龟肉

    《中药大辞典》:夹蛇龟肉药材名称夹蛇龟肉拼音Jiá Shé Guī Ròu出处《食性本草》来源为龟科动物夹蛇龟的肉。性味①《食性本草》:"寒,有毒。"

  • 鱼肝油

    药材名称鱼肝油拼音Yú Gān Yóu来源鲨目真鲨科真鲨Carcharinus spp.;双髻鲨科双髻鲨Sphyrna mallcus Schaw,从其肝脏中提取得到的一种脂肪油。

  • 海狗肾

    《中药大辞典》:海狗肾药材名称海狗肾拼音Hǎi Gǒu Shèn别名腽肭脐(《药性论》)。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海狗科动物海狗或海豹科动物海豹的雄性外生殖器。海豹于春季沿海冰块开裂时捕捉雄兽

  • 竹鱼

    《中药大辞典》:竹鱼药材名称竹鱼拼音Zhú Yú别名足鱼(《医林纂要》),野鲮鱼(《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边类》)。出处《纲目》来源为鲤科动物野鲮鱼的肉。原形态体长,稍侧扁

  • 糙壳菱蟹

    药材名称糙壳菱蟹拼音Cāo Ké Línɡ Xiè别名石蟹来源药材基源:为菱蟹科动物粗糙菱蟹的肉、壳。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ldorfia horrida(Linnaeus)[Parthenope

  • 地不容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不容药材名称地不容别名山乌龟[云南]、地乌龟、白地胆、荷叶暗消来源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地不容Stephania delavayi Diels,以块根入药。四季均可采,以秋季采为佳

  • 五角枫根

    《中药大辞典》:五角枫根药材名称五角枫根拼音Wǔ Jiǎo Fēnɡ Gē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槭树科植物中华槭的根或根皮。原形态落叶乔木,高3~10米。树皮灰色,小枝平滑无毛。叶5裂,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