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紫贝

紫贝

《中药大辞典》:紫贝

药材名称紫贝

拼音Zǐ Bèi

别名文贝(《南州异物志》),砑螺(《本草图经》),紫贝齿(《中国医学大辞典》)。

出处《唐本草》

来源为宝贝科动物蛇首眼球贝、山猫宝贝绶贝等的贝壳。5~7月间捕取,除去肉,洗净晒干。

原形态①蛇首眼球贝

贝壳小型,坚固,略呈卵圆形。壳长约3厘米,宽约2.4厘米,高约1.5厘米。贝壳表面被有一层珐琅质,光滑,有美丽的光泽。成贝的螺旋部为珐琅质所埋没,体螺层占全壳极大部分。贝壳周缘呈深褐色,前后端为淡褐色,背面有大小不同的白斑散布,腹面周缘呈灰青色。壳口狭长,内外两唇周缘各有细白的齿14~17个。幼体的壳薄,可看到2~3个螺层,壳面乳白色,背面中部有一条宽褐色带。体柔软,可全部缩入壳内。头部宽,吻短,触角长而尖,眼突出,位于触角的外侧。足部发达。

生活于低潮线附近岩石或珊瑚礁的洞穴内。肉食性,以海绵、有孔虫及小的甲壳类动物为食。分布海南岛、西沙群岛一带。

②山猫宝贝

贝壳中型,壳长约4.3厘米,宽约2.7厘米,高约2.2厘米,周缘及底部呈白色;背面呈褐色,上布有不规则的深褐色及淡蓝色的斑点。壳口唇周缘各有齿26~29个,齿间为血红色。

分布同上种。

③绶贝(《纲目》)

贝壳中型,壳长约4.5厘米,宽约2.7厘米,高约2.1厘米。周缘为乳红色,上有暗蓝褐色斑点,两端呈暗褐色;背面为灰白色,具稠密褐色的不规则纵纹。底壳微红色,周缘有暗蓝色斑点散布。壳口两唇周缘微红色,各有褐色细齿23~26个。

分布海南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福建、台湾等地。

生境分部产于海南、台湾、福建等地。

性状全体略呈卵圆形,腹面扁平,前端略宽,前后两端均凹入呈圆口状,壳口两唇周缘有多数细齿。壳面平滑,有美丽的光泽。紫色、棕色或褐色,有多数暗紫棕色与白色交错的斑纹或圆形小点。质坚硬,气无,味淡。以紫色、壳厚、完整、洁净者为佳。

化学成分绶贝的贝壳含碳酸钙90%以上,有机质约0.47%;尚含少量镁、硅酸盐、硫酸盐、磷酸盐和氯化物。煅烧后,碳酸盐分解,产生氧化钙等,有机质则被破坏。

炮制紫贝齿:洗净,晒干,捣碎。煅紫贝齿:取洗净的紫贝齿,置坩埚中,子火炉内煅红,取出放凉、捣碎。或研成细粉。

性味咸,平。

①《食性本草》:"平,无毒。"

②《品汇精要》:"味咸。"

归经本草求真》:"入脾、肝。"

功能主治清热,平肝,安神,明目。治热毒目翳,小儿斑疹入目,惊惕不眠。

①《唐本草》:"明目,去热毒。"

②《纲目》:"治小儿癍疹目翳。"

③《饮片新参》:"清心,平肝安神,治惊惕不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研末。外用:水飞点眼。

复方治小儿痘疹入眼:紫贝一个(生用)为末,用羊子肝批开,参药末一钱,线缠,米泔煮熟,入小瓶内盛,乘热熏,候冷取出,星月下露一宿,来早空心服。(《婴童百问》紫贝散)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紫贝

药材名称紫贝

拼音Zǐ Bèi

英文名Cowrie shell

别名文贝、砑螺、紫贝子、南蛇牙齿、狗支螺、紫贝齿、紫贝止、贝齿、海巴

出处出自《唐本草》;《唐本草》:紫贝,形似贝,圆,大二、三寸。出东海及南海上。紫斑而骨白。

来源药材基源:为宝贝科动物阿文绶贝、山猫眼宝贝、虎斑宝贝等的贝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auritia arabica(Linnaeus)2.Cypraea lymx(Linnaeus)3.Cypraea tigri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每年5-7月间捕捉,除去贝肉,洗净,晒干贮存。

原形态1.阿文绶贝,贝壳长卵圆形,壳质坚固,一般壳长75mm,宽42mm,高34mm,大者可长80mm。壳塔和螺旋部几乎完全被珐琅质所遮盖。背部膨圆,两侧下部渐收缩,边缘稍厚。壳表光亮细滑,褐色或浅褐色,具纵横交错、不甚规则的棕褐色断续条纹及许多星状花纹,袂看形似阿拉伯文。背线明显,不具斑纹,背部隐约可见褐色或灰蓝色的横带,这种色带在幼体时甚明显。两侧缘灰褐色,其上有紫褐色斑点,且延伸至基部。壳口狭长,微曲,前端稍宽,两唇齿各约32枚,呈紫褐色。壳内面为淡紫色。前后水管沟短。

2.山猫眼宝贝,贝壳长卵圆形形,壳质坚固,一般壳长48-57mm,宽27-32mm,高24-28.5mm。壳背膨圆,两端微瘦,壳表紫红色或淡褐色,表面如次样光滑,其上有一 层较薄而呈灰白色的珐琅质,犹如蒙上一层薄雾,稍下层呈黄褐色,具密集的淡褐色雀斑及不规则的较大而稀的黑褐色斑点,并分散至壳的两侧缘,背线明显。两侧缘及壳基部呈白色,基部较平,有棱。壳口狭长,居中,唇齿短,白色,齿间橘红色,内唇齿约22枚,外唇齿约26枚,壳内面白色。

3.虎斑宝贝,贝壳卵圆形,壳质坚厚,一般壳长在90mm左右,较大个体壳长106mm,宽68mm,宽53mm。壳背膨圆,两端微突出,前端较尖瘦;后端内陷。背线明显偏向一侧,略弯。壳表极光滑一般为白色或淡黄色,并有许多大小不同的黑褐色或黄褐色斑点,形如虎皮斑纹。斑点色泽的浓淡与环境密切相关,如栖于礁穴内者色深,沙滩光亮处者色浅。基部中间稍凹呈乳白色。壳口狭长,前部稍宽,微曲。内唇中部稍后,常有黑褐色大斑1块,内唇齿较细,22-26枚,于中间者排列较密。外唇服厚,边缘的齿较粗,24-30枚。前水管沟较后水管沟略短。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栖息于低潮区岩石块的下面或珊瑚礁的洞穴内,喜昼伏夜出、雌雄异体,产卵期在海南岛为4-6月。

2.生态同前。

3.生活于低潮线下一至数米深的岩礁海底,退潮后陷藏于珊瑚基部或珊瑚礁洞穴内,都昼含伏夜出黄昏后出来觅食时,外套膜展开后将贝壳完全包住,其上伸出许多触手,非常漂亮。产卵期在西沙群岛为3-4月。我国分布于台湾、海南及西沙群岛。

资源分布:1. 我国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及南沙群岛。

2.我国分布于台湾、海南及西沙群岛。

3.我国分布于台湾、海南及西沙群岛。

性状性状鉴别 (1)阿文绶贝贝壳呈长卵形,前后两端均凹入呈口状。长约7cm,宽约4cm,高可达3.5cm。表面完全被珐琅质,具光泽,背面褐色或淡褐色,具棕褐色纵横交错的断续条纹,两侧缘灰褐色,可见紫褐色斑点。唇周具紫褐色齿质坚硬。气微味淡。

(2)山猫眼宝贝,贝壳呈卵圆形,腹面扁平,前端略宽,前后两端均凹入呈圆状,壳口两唇周缘有多数细齿。贝壳长约4.5cm,宽约2.7cm,高约2.2cm。边缘及底部呈白色,背面呈紫红色,上有不规则的深褐色及淡蓝色斑点,两唇周缘微红色,唇间血红色,各有褐色细齿。质坚硬。

(3)虎斑宝贝,贝壳较大,长可达9cm,宽约为长的2/3,高为长为1/3。表面全被有珐琅质光泽,灰白色或淡黄褐色,散有许多大小不等的黑褐色或黄褐色的斑点。外唇肥厚,内外具多数白色齿。

化学成分1.阿文绶贝,贝壳主含碳酸钙约90%以上;另含镁(0.19%)、铁(0.12%)、磷酸根(0.04%)、硅酸根(0.44%)、硫酸根(0.22% )、氯(0.06%)等离子,以及有机质0.47%。

2.山猫眼宝贝,同“阿文绶贝”。

炮制1.紫贝《本草求真》:“生研末用。”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晒干,碾碎。

2.煅紫贝《千鑫要方》:“炭上熟烧为末。”《本草衍义》:“烧存性。”《医学入门·本草》:“入药酒洗火煅,细研水飞用。”《审视瑶函》:“火煅水淬,干,研。”现行,取净紫贝,置适宜的容器内,在无烟的炉火上煅至酥脆,取出放凉,碾粉或打碎。

3.盐紫贝,取净紫贝置瓦罐内,在火上煅红取出,用盐水拌匀研细。每紫贝100kg,用盐1.6kg,水适量。

性味味咸;性平

归经肝;心经

功能主治镇惊安神;平肝明。主小儿高热抽搐;头晕目眩;惊悸心烦;失眠多梦;目赤肿痛;热毒目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打碎先煎。外用:适量,水飞点眼。

复方治小儿痘疹入眼: 紫贝一个(生用)为末,用羊子肝批开,掺药末一钱,线缠,米泔煮熟,入小瓶内盛,乘热熏,候冷取出,星月下露一宿,来早空心服。 (《婴童百问》紫贝散)

各家论述1.《唐本草》:明目,去热毒。

2.《纲目》:治小儿痰疹目翳。

3.《饮片新参》:清心,平肝安神,治惊惕不眠。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地不容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不容药材名称地不容别名山乌龟[云南]、地乌龟、白地胆、荷叶暗消来源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地不容Stephania delavayi Diels,以块根入药。四季均可采,以秋季采为佳

  • 续随子茎中白汁

    《中药大辞典》:续随子茎中白汁药材名称续随子茎中白汁拼音Xù Suí Zǐ Jīnɡ Zhōnɡ Bái Zhī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的茎中的白色乳汁。原

  • 红毛五加皮

    《中药大辞典》:红毛五加皮药材名称红毛五加皮拼音Hónɡ Máo Wǔ Jiā Pí别名川加皮,刺加皮(《药材资料汇编》),刺五甲、毛五甲皮、刺甲皮(《四川中药志》)。出

  • 齿缘钻地风

    药材名称齿缘钻地风拼音Chǐ Yuán Zuàn Dì Fēnɡ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齿缘钻地风的根。全年可采,晒干。原形态落叶灌木,高4米以上。叶对

  • 西藏凤仙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西藏凤仙花药材名称西藏凤仙花来源凤仙花科西藏凤仙花Impatiens arguta Hook. f. et Thoms.,以花入药。生境分部西藏。性味甘,温。功能主治通经活血,利尿

  • 冬瓜

    《中药大辞典》:冬瓜药材名称冬瓜拼音Dōnɡ Guā别名白瓜、水芝((本经)),蔬秬(《广志》),白冬瓜(《别录》),地芝(《神仙本草》),濮瓜(孟诜),蔬苽(《群芳谱》),东瓜(《羸涯胜览》),枕瓜

  • 过山青

    《全国中草药汇编》:过山青药材名称过山青拼音Guò Shān Qīnɡ来源亚麻科石海椒属植物石海椒Reinwardtia trigyna (Roxb.) Planch.,以嫩枝和叶入药。春夏

  • 粘毛鼠尾草果

    药材名称粘毛鼠尾草果拼音Zhān Máo Shǔ Wěi Cǎo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粘毛鼠尾草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via roborowskii Maxim.采收和储藏:秋

  • 蜡瓣花根

    药材名称蜡瓣花根拼音Là Bàn Huā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金缕梅科植物中华蜡瓣花的根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ylopsis sinensis Hemsl.采收和储藏:根皮夏季采挖,刮去

  • 苦瓜根

    《中药大辞典》:苦瓜根药材名称苦瓜根拼音Kǔ Guā Gēn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根,夏、秋采收。性味苦,寒。①《四川中药志》:"性凉,味苦,无毒。"②《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