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红接骨草

红接骨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接骨草

药材名称红接骨草

别名耳草长蒴苣苔、矮脚甘松石上莲

来源苦苣苔科红接骨草Didymocarpus hedyotideus Chun,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广西。

性味微苦、涩,凉。

功能主治凉血散瘀,消肿止痛。

劳伤咳嗽:全草0.3~1两,水煎服。

跌打损伤,骨折:鲜全草捣烂用酒炒外敷,或用全草浸酒内服外搽。

痈疮疖肿:鲜全草捣烂调红糖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红接骨草

药材名称红接骨草

拼音Hónɡ Jiē Gǔ Cǎo

别名矮脚甘松石上莲

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耳草长蒴苦苣苔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dymocarpus hedyotideus Chun [Chirita hedyotids (Ghun) W. T. Wan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耳草长蒴苦苣苔 多年生草本,具长根状茎。叶均基生;无柄或具柄,柄扁,长达2cm,宽3-6mm;叶片干时革质,长圆状披针形,长6.5-10cm,宽0.9-2.4cm。常镰刀状弯曲,两端渐狭,边缘全缘,两面密被伏贴灰黄色绒毛,侧脉3-4条。花序2-3条,每花序有多花;花序梗枨13-18cm;苞片对生,狭椭圆形,长约4mm,被柔毛;花萼钟状,长约1.5mm,外面被极短柔毛,5裂至中部,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至淡红色,内面被极短柔毛,5裂至中部,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至淡红色,内面有紫红色斑纹,外面被短柔毛,花冠下部细管状,长约7mm,冠檐上唇2裂,下唇3裂;雄蕊4,2枚发育,花丝基部具柔毛,退化雄蕊2;花盘杯状;子房长约6mm,密被短柔毛,花柱长约3mm,被短柔毛,柱头2裂。蒴果线形,长2-3cm,宽约2mm,密被短柔毛。种子小,椭圆形,平滑。花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约160m的石灰岩山阴处石上或陡崖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

性味味微苦;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散瘀消肿止痛。主跌打损伤;痈疮疖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或浸酒服。外用:适量,捣敷;或浸酒擦。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潮风草

    药材名称潮风草来源萝藦科潮风草Cynanchum ascyrifolium (Franch. et Sav.) Matsum.,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摘录《全国

  • 梓树

    药材名称梓树拼音Zǐ Shù别名臭梧桐、黄金树、豇豆树、水桐、梓实、梓白皮来源紫葳科梓属植物梓树Catalpa ovata G. Don,以果实、树白皮和根白皮入药。秋季果实成熟时摘下果实,

  • 独蕨萁

    药材名称独蕨萁拼音Dú Jué Qí别名绒毛阴地蕨、蕨萁参来源蕨类阴地蕨科蕨萁属植物独蕨萁Botrychium lanuginosum Wall.,以全草入药。性味微苦,

  • 竻慈姑

    《中药大辞典》:竻慈姑药材名称竻慈姑拼音Lè Cí Gū别名天河芋(《岭南采药录》),刺芋(《广州植物志》),水竻钩(《陆川本草》),勒蒙、竻芋、竻藕(《南宁市药物志》)。出处《岭

  • 苦瓜花

    《中药大辞典》:苦瓜花药材名称苦瓜花拼音Kǔ Guā Huā出处《闽南民间草药》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花。性味《闽南民间草药》:"苦,寒,无毒。"功能主治①《闽南民间草药》:&qu

  • 仰天钟根

    药材名称仰天钟根拼音Yǎnɡ Tiān Zhōnɡ Gēn别名朝天罐根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假朝天罐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dix Osbecdiae Crinitae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

  • 海南茄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南茄药材名称海南茄别名金耳环、耳环锤来源茄科海南茄Solanum procumbens Lour.,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微苦,凉。有小毒。功能主治凉血散瘀,消肿止痛。主治

  • 豹肉

    《中药大辞典》:豹肉药材名称豹肉拼音Bào Ròu出处《别录》来源为猫科动物豹的肉。性味甘酸,温。①《别录》:"味酸,平,无毒。"②《千金·食治》:&

  • 熊肉

    《中药大辞典》:熊肉药材名称熊肉拼音Xiónɡ Ròu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肉。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熊胆"条。化学成分罐头熊肉(品种未详)含

  • 沙芥

    《全国中草药汇编》:沙芥药材名称沙芥拼音Shā Jiè别名沙芥菜、山萝卜来源十字花科沙芥Pugionium cornutum Gaertn ,以全草、根入药。生境分部东北、西北。性味全草: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