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乌荆圆

乌荆圆

药方名称乌荆圆

处方川乌(炮.去皮.脐)一两,荆芥穗二两。

炮制上为细末,醋、面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诸风缓纵,手足不遂,口眼斜,言语蹇涩,眉目俽动,头昏脑闷,筋脉拘挛,不得屈伸,遍身麻痹,百节疼痛,皮肤瘙痒,抓成疮疡。

又治妇人血风,浑身痛痒,头疼眼晕。又肠风脏毒,下血不止,服之尤效。

久服令人颜色和悦,力强轻健,须发不白。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粒,酒或热水下。

有疾食空时,日三、四服,无疾早晨一服。

备注有少府郭监丞,少病风挛搐,头颔宽不收,手承颔,然后能食,服此六、七服即瘥。遂长服之,已五十馀年。年七十馀,强健,须发无白者。此药疗肠风下血尤妙,屡有人得效。予所目见,下血人服而瘥者,一岁之内,已数人矣。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猜你喜欢

  • 银翘解毒片

    药方名称银翘解毒片处方金银花200g连翘200g薄荷120g荆芥80g淡豆豉100g牛蒡子(炒)120g桔梗120g 淡竹叶80g甘草100g性状为浅棕色至棕褐色的片;气芳香,味苦、辛。炮制上九味,金

  • 辰砂饼子

    药方名称辰砂饼子处方朱砂1分(留少许为衣),胆星(腊月用牛胆1枚,天南星末填满,于风中悬干)半两,天麻半两,甘草(炙)半两,白附子半两,蝎梢21个,梅花脑子1字。制法上为末,稀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捻

  • 膈下逐瘀汤

    药方名称膈下逐瘀汤处方灵脂6克(炒)当归9克川芎6克桃仁9克(研泥)丹皮6克赤芍6克乌药6克 玄胡索3克甘草9克香附4.5克红花9克枳壳4.5克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治膈下瘀阻气滞,形成痞块,痛

  • 麻虫膏

    药方名称麻虫膏处方麻虫1条(捣烂)。制法用好江茶和作饼子,如钱眼大。功能主治疔疮。用法用量以羊角骨针挑疮头,按药在上。醋糊纸贴之,膏药亦可。其毒出为效。摘录《准绳·疡医》卷二

  • 颠倒散洗剂

    药方名称颠倒散洗剂处方硫黄生大黄各7.5克石灰水100毫升制法将硫黄、大黄研极细末后,加入石灰水(将石灰与水搅浑,待澄清后取中清水)100毫升混和即成。功能主治主酒渣鼻、粉刺、紫白癜风。用法用量外搽患

  • 逐石汤

    药方名称逐石汤处方金钱草30克,海金沙藤18克,白芍10克,生地12克,鸡内金6克,琥珀末3克(冲服),广木香4.5克(后下),小甘草4.5克。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通淋逐石。主湿热蕴结。用法用量水煎服,

  • 侧柏叶汤

    方出《奇效良方》卷五十一,名见《医统》卷七十四:侧柏叶汤药方名称侧柏叶汤处方黄连1两,黄芩1两,荆芥1两,蛇床子1两,镜面草1握,蚵蚾草1握,槐条1握,侧柏叶4两。功能主治诸痔。用法用量上用新汲水煎,

  • 五味清浊散

    药方名称五味清浊散处方石榴400g红花200g豆蔻50g肉桂50g荜茇50g来源系蒙古族验方。性状为黄棕色的粉末;气香,味酸、辛、微涩。炮制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功能主治开郁消食,暖胃

  • 黄耆搜风汤

    药方名称黄耆搜风汤处方黄耆1两,当归4钱,川芎2钱,党参3钱,白术4钱,荆芥2钱,防风3钱,云苓3钱,白芷2钱,升麻3钱,炙甘草1钱。功能主治泪囊炎初期,清泪时流,昏痒羞明。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眼科

  • 恒山甘草汤

    《肘后方》卷三:恒山甘草汤药方名称恒山甘草汤处方常山9克甘草4.5克制法上药二味,叹咀。功能主治治疟疾。用法用量以水600毫升,加酒适量,煎至200毫升,疟发前服。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备急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