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二黄膏

二黄膏

《得效》卷十九:二黄膏

药方名称二黄膏

处方清油3两,巴豆20粒,黄蜡1两,雄黄1钱,硫黄1钱。

制法清油煎巴豆微黑,去巴豆,入黄蜡化讫,研雄黄硫黄,温入成膏。

功能主治一切疮痏,疹痘后疮。

用法用量洗净,抹敷2-3次。

摘录《得效》卷十九

《痈疽验方》:二黄膏

药方名称二黄膏

别名二黄散

处方黄柏大黄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一切肿毒,坐板疮。敷一切肿毒,热浮在外,或时气热壅者。

用法用量二黄散(《绛囊撮要》)。《绛囊撮要》本方用法:为末,入猪油共捣匀,搽。

摘录《痈疽验方》

《医统》卷七十九:二黄膏

药方名称二黄膏

处方黄丹、黄蜡、香油。

制法先用香油4两,铁勺熬滚,入蜡1两,再熬化提起,入黄丹,调得稀糊为度。

功能主治杖疮。

用法用量以油单纸摊贴,外用帛束之。不过3日愈。

摘录《医统》卷七十九

《痘疹传心录》卷十八:二黄膏

药方名称二黄膏

处方雄黄(末)3钱,雌黄(末)3钱,川乌(末)3钱,松香3钱(末),乱发1团(烧存性)。

制法以猪油6两熬,次入川乌松香、乱发3味,煎至发消尽,以绵滤去滓,入二黄搅匀,瓷器盛之。

功能主治黄水疮。

用法用量涂疮上。

摘录《痘疹传心录》卷十八

猜你喜欢

  • 一字救苦散

    药方名称一字救苦散处方香白芷30克草乌头15克(去皮、脐,心白者用,心黑不用)雄黄4.5克(另研)制法上药为极细末,与雄黄拌匀。功能主治治牙痛。用法用量每服用药末少许擦牙疼处,待少时以温水漱之,立止。

  • 鳖甲大黄丸

    《圣济总录》卷七十三:鳖甲大黄丸药方名称鳖甲大黄丸处方鳖甲(去裙襕,醋炙黄)2两,大黄(煨,锉)1两,槟榔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麦糵(炒)1两,乌药(锉)3分,诃黎勒(煨,去核)3分,木香3

  • 椒目丸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四:椒目丸药方名称椒目丸处方椒目45克(微炒去汗)汉防己45克消石60克杏仁60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别研入)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风水面

  • 鸡苏饮子

    《圣惠》卷五十八:鸡苏饮子药方名称鸡苏饮子处方鸡苏1两半,木通1两,葵子1两,白茅根1两,瞿麦1两,木香半两。制法上锉细,拌和今匀。功能主治劳淋,膀胱热盛,津液结涩,小肠胀满,便溺不通。用法用量每服半

  • 三妙散

    药方名称三妙散处方槟榔苍术(生)黄柏(生)各等分制法上药共研细末。功能主治治脐中作痒,时流黄水,不痛不肿,及湿疮、湿癣。用法用量干撒肚脐。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七

  • 葛上亭长丸

    药方名称葛上亭长丸处方葛上亭长10枚,地胆10枚,斑蝥(3味并去头足翅,糯米炒)10枚,衣中白鱼40枚,鼠妇60枚(炙),雄黄(研)1分,珍珠(研)1分,槟榔(锉)2枚。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

  • 法制冬青叶

    药方名称法制冬青叶处方冬青叶不拘多少(洗净)。制法同黄米煮两三沸,取叶。功能主治臁疮不愈。用法用量待冷贴上,用帛束定,1日2次换贴。久则收敛为愈。摘录《杏苑》卷七

  • 伏暑汤

    药方名称伏暑汤处方人参、白术、赤茯苓、香薷、泽泻、猪苓、莲肉(去心)、麦门冬(去心)各等分。功能主治心经伏署,小便赤浊。用法用量每服半两,水煎服。摘录《医统》卷七十二引《集成》

  • 善夺汤

    药方名称善夺汤处方茯苓30克车前子9克白术9克柴胡3克白芍15克陈皮0.9克 金半夏3克功能主治治脾胃气郁,心腹饱满作胀,时或肠鸣,数欲大便,甚则心疼,两胁填实,为呕为吐,或吐痰涎,或呕清水,或泻利暴

  • 赤水玄珠

    药方名称赤水玄珠别名天雨菽处方大生地1两,野白术1两,厚朴1两,青皮1两,杜仲1两,破故纸1两,巴戟1两,陈皮1两,茯苓1两,苁蓉1两,小茴香1两,川椒1两,戎盐1两。制法用新汲水同入砂铛熬浓汁,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