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药方名称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别名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去芍加茯苓白术

处方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3两,白术3两。

功能主治太阳病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

用法用量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原书同卷)、桂枝去芍加茯苓白术汤(《伤寒论方解》)。

各家论述①《金鉴》:此条为汗下后表不解、而心下有水气者立治法也。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去桂当是去芍药,此方去桂,将何以治仍头项强痛、发热无汗之表乎?若去桂则是芍药、甘草茯苓白术,并无辛甘走营卫之品,而曰余依桂枝汤法,无所谓也。且论中有脉促胸满、汗出恶寒之证,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去芍药者,为胸满也;此条证虽稍异,而其满则同,为去芍药可知矣。用桂枝汤以解表,去芍药之酸收,避无汗、心下之满;加茯苓之燥渗,因水停小便不利也。余依桂枝汤法煎服,谓依桂枝汤法取汗也。小便利则愈,谓饮病输水道则愈也。此方即桂苓甘术汤而有生姜大枣,其意专在解肌,利水次之,故用生姜大枣桂枝,以通津液取汗也。②《伤寒论方解》:本方如去桂,便与证候不合。日医如吉益猷、丹波元简、山田正珍诸氏亦认为不当去桂。因此,理应从《金鉴》及吉益猷氏的说法,将“去桂”改为“去芍”,庶几药与证合。

摘录《金鉴》卷三十一

猜你喜欢

  • 鸡距丸

    药方名称鸡距丸处方干姜3分,蕤仁30枚,鸡舌香10枚,黄连2铢,胡粉4铢,矾石5铢(熬)。制法上为末,以枣膏为丸,如鸡距大。功能主治眼白翳,泪出。用法用量注眼大眦,每日2次。注意忌猪肉。摘录《外台》卷

  • 二陈导痰汤

    《伤寒大白》卷二:二陈导痰汤药方名称二陈导痰汤处方半夏、南星、枳实、赤茯苓、橘红、甘草、石菖蒲。功能主治因痰成疟。寒热似疟,发时胸前或满,或热,或嘈,或痛,或恶心呕吐者。用法用量外感表邪,加羌活、柴胡

  • 禁精汤

    药方名称禁精汤处方韭子2升,粳米1合。功能主治失精羸瘦,酸削少气,目视不明,恶闻人声。用法用量上于铜器中熬之,俟米黄黑,趁热以好酒1斗投之,绞取汁7升,每服1升,1日3次,尽2剂。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

  • 芦根饮

    《通俗内科学》:芦根饮药方名称芦根饮处方芦根1钱,麦冬1钱,地骨皮1钱,生姜1钱,栀皮5分,茯苓5分。功能主治肺痨。用法用量水2钟,煮8分,温服。摘录《通俗内科学》《圣济总录》卷二十五:芦根饮药方名称

  • 下乳涌泉散

    药方名称下乳涌泉散处方当归川芎天花粉白芍药 生地黄柴胡各30克青皮漏芦桔梗木通白芷通草各15克穿山甲45克王不留行90克甘草7.5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功能主治【组成】产后乳汁不行。用法用量每服6~9克

  • 通草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通草散药方名称通草散处方通草(半两)木通(半两)泽泻(一分)竹茹(二钱少用.老人减半)来源崇宁二年,自太府出为发运,夏及秋患痢两月,一日一夜三四十次,然血多白少,名医

  • 金城太守白薇丸

    药方名称金城太守白薇丸别名白薇人参丸处方白薇30铢,人参18铢,牡蛎18铢,牡蒙18铢,牛膝半两,细辛30铢,厚朴18铢,半夏18铢,沙参半两,干姜半两,白僵蚕10铢,秦艽半两,蜀椒1两半,当归18铢

  • 干颓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册:干颓汤药方名称干颓汤处方生箭耆150克当归3O克 甘枸杞果30克 净杭萸肉30克 生滴乳香9克 生明没药9克 真鹿角胶18克(捣碎)功能主治治肢体痿废,或偏枯,脉象极微细无力者

  • 肥儿膏

    药方名称肥儿膏处方莲肉4两,风栗4两,白茯苓4两,淮山药4两,白术(去芦)4两,麦芽4两,黄精4两,茱萸肉4两,天冬4两,黑枣4两,福橘4两,京柿4两(小儿用各1两)。制法捶烂作饼,蒸熟成膏。功能主治

  • 加味姜附汤

    《普济方》卷三十六:加味姜附汤药方名称加味姜附汤处方大附子1个(1两以上者,匀炮分4破;生姜1斤,取自然汁于铫内慢煮附子至干,去脐,焙),丁香5钱,胡椒5钱,木香2钱,毕澄茄2钱,沉香3钱,甘草(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