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淡竹茹汤

淡竹茹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淡竹茹汤

药方名称淡竹茹汤

处方生淡竹茹9克麦门冬12克甘草3克小麦12克生姜9克大枣14个

制法上六味,哎咀。

功能主治主产后虚烦,头痛,短气欲绝,心中闷乱。

用法用量用水1升,煮竹茹小麦,取800毫升,去滓,纳诸药,煮取6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体虚者分三次服。

若有人参,入3克,若无,纳茯苓4.5克;气逆者,加半夏6克。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千金》卷三:淡竹茹汤

药方名称淡竹茹汤

处方生淡竹茹1升,麦门冬5合,甘草1两,小麦5合,生姜3两,大枣14枚。

功能主治产后虚烦,头痛,短气欲绝,心中闷乱不解。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竹茹小麦,取8升,去滓,乃纳诸药,煮取1升,去滓,分2服,羸人分作3服。若有人参入1两,若无人参,纳茯苓1两半亦佳。

气逆者,加半夏2两。

摘录《千金》卷三

方出《经效产宝》卷下,名见《千金》(注文)卷三:淡竹茹汤

药方名称淡竹茹汤

别名麦门冬

处方竹茹8分,干葛8分,甘草6分,麦门冬3合,小麦2合,石膏12分。

功能主治产后虚烦,头痛,气短欲死,心乱不解。

用法用量麦门冬汤(《普济方》卷三五一)。

摘录方出《经效产宝》卷下,名见《千金》(注文)卷三

《三因》卷九:淡竹茹汤

药方名称淡竹茹汤

别名竹茹

处方麦门冬2两半(去心),小麦2两半,甘草(炙)1两,人参1两半,白茯苓1两半,半夏(汤洗7次)2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心虚烦闷,头疼短气,内热不解,心中闷乱,及产后心虚惊悸,烦闷欲绝。妊妇心虚惊悸,脏躁,悲伤不止。

用法用量竹茹汤(《普济方》卷一一九)。

摘录《三因》卷九

猜你喜欢

  • 加减当归地榆散

    药方名称加减当归地榆散处方御米壳(蜜炒)2两,当归(焙)1两,地榆半两,黄连(拣净)半两,芍药半两,甘草(炒)半两。功能主治冷热不调,气毒恶毒,湿热肠垢,毒痢休息,膏痢腥秽,干呕不食,肌热,小便涩。用

  • 六物附子汤

    药方名称六物附子汤处方附子(炮,去皮脐)4两,桂心4两,白术3两,甘草(炙)2两,防己4两,茯苓3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四气流注于足太阴经,骨节烦疼,四肢拘急,自汗短气,小便不利,恶风怯寒,头面手足

  • 人参半夏圆

    药方名称人参半夏圆处方半夏(汤洗七次.切.焙)、厚朴(去粗皮.姜汁炙)、丁香,各四两;陈皮(去瓤)、人参(去芦)、细辛(去苗),各二两。炮制上为细末,用生姜汁打面糊为圆,如麻子大。功能主治治肺胃受冷,

  • 补真膏

    药方名称补真膏处方人参(去芦)4两,山药(蒸熟,去皮)1斤,芡实(水浸3日,去壳皮,蒸熟)1斤,莲肉(水浸,去心皮)1斤,红枣(蒸熟,去皮核)1斤,杏仁(水泡,去皮尖,蒸熟)1斤,核桃肉(水浸,去皮壳

  • 完疮散

    药方名称完疮散处方滑石(飞)1两,赤石脂(飞)5钱,粉甘草3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湿烂诸疮肉平不敛,及诸疮毒内肉既平而口有不收者。用法用量干掺,或用麻油调敷。痒,加枯矾1钱;痒甚,加水银3-4钱,松

  • 丹脂散

    药方名称丹脂散处方黄丹(为末)。功能主治足上冻烂生疮。用法用量用猪脂调敷。摘录方出《得效》卷十九,名见《普济方》卷三○○

  • 吹乳饮

    药方名称吹乳饮处方白芷1两,贝母1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妇人吹乳,久不愈者。用法用量《仙拈集》本方用热黄酒调下。摘录方出《摄生众妙方》卷十,名见《仙拈集》卷三

  • 人参黄耆散

    药方名称人参黄耆散处方人参(去芦)3O克秦艽茯苓各60克知母75克 桑白皮45克桔梗30克紫菀45克柴胡75克黄耆105克地骨皮60克 生地黄60克半夏(汤泡七次)赤芍药各45克天门冬(去心)90克鳖

  • 百消丸

    《寿世保元》卷二:百消丸药方名称百消丸处方黑丑(头末)2两,香附(米炒)1两,五灵脂1两。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消酒,消食,消痰,消气,消水,消痞,消肿,消胀,消积,消痛,消块。主

  • 和气安胎汤

    药方名称和气安胎汤处方砂仁2钱(炒),黄芩1钱,紫苏梗1钱,当归身(酒炒)1钱,香附米1钱(童便炒),糯米14粒。功能主治和气安胎。主用法用量河水煎,空心服。摘录《胎产护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