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水

药方名称藿香正气水

处方苍术160g陈皮160g厚朴(姜制)160g白芷240g茯苓240g大腹皮240g 生半夏160g甘草浸膏20g 广藿香油1.6ml紫苏叶油0.8ml

性状本品为深棕色的澄清液体(久贮略有浑浊);味辛、苦。

炮制以上十味,苍术陈皮厚朴白芷分别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6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前三种各收集初漉液400ml,后一种收集初漉液500ml,备用,继续渗漉,收集续漉液,浓缩后并入初漉液中。茯苓加水煮沸后,80℃温浸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取汁;生半夏用冷水浸泡,每8小时换水一次,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13.5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大腹皮加水煎煮3小时,甘草浸膏打碎后水煮化开;合并上述水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用乙醇适量溶解。合并以上溶液,混匀,用乙醇与水适量调整乙醇含量,并使全量成2050ml,静置,滤过,灌装,即得。

功能主治解表祛暑,化湿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夏伤暑湿,头痛昏重,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10ml,一日2次,用时摇匀。

规格每瓶装10ml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猜你喜欢

  • 蒜泥拔毒散

    药方名称蒜泥拔毒散处方老蒜2瓣(捣如泥)功能主治拔毒利喉。治喉痹等急喉证。用法用量用梧桐子大许,敷经渠穴,以皮纸包裹微扎,隔10~20小时启视,即起水泡,用针刺破,揩尽毒水。摘录《喉证指南》卷四

  • 苦参石膏汤

    药方名称苦参石膏汤处方苦参2两,生葛2两,石膏4两,湿地黄4两,栀子仁1两半,茵陈1两半,芒消1两半,香豉半斤,葱白半斤。功能主治黑骨温证。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煎至3升半,去滓,下芒消烊化

  • 灵仙龙草汤

    药方名称灵仙龙草汤处方威灵仙30g,龙葵30g,夏枯草30g,土茯苓30g,栝楼30g,黄药子15g,山慈姑15g,了哥王12g。功能主治软坚散结。主无名肿毒,不痛不痒,痰核瘰疬,乳腺包块,喘咳痰鸣,

  • 柴胡消痈汤

    药方名称柴胡消痈汤处方柴胡10~20g,夏枯草10g,紫地丁10g,三颗针10g,黄芩5~10g,白芍5~10g,芒消5~10g,野菊花5g,郁金3~5g,大黄3~5g,法半夏3~5g,甘草3~5g。

  • 独圣膏

    《杨氏家藏方》卷十二:独圣膏药方名称独圣膏处方牛皮胶不拘多少(锉碎)。功能主治发背。用法用量加少水,熬令稀稠得所如膏,摊在纸上,贴患处。次用软白布2条,于酽米醋内煮令热,更互滤出于胶纸上,乘热蒸熨。若

  • 喉痹散

    药方名称喉痹散处方僵蚕1两,大黄2两。制法上为末,生姜汁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大头病及喉痹。用法用量井花水调蜜送下。摘录《杂类名方》

  • 醋鳖丸

    药方名称醋鳖丸处方鳖甲、诃黎勒皮、干姜各等分。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症癖。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白汤送下。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 柴苓二妙汤

    药方名称柴苓二妙汤处方柴胡、黄芩、半夏、甘草、赤苓、赤芍、泽泻、苍术、黄柏、木瓜、续断、牛膝、杜仲。功能主治风湿,下体疼痛不止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学传灯》卷上

  • 截疟常山饮

    药方名称截疟常山饮别名常山饮(《古今医统》卷三十七引《医学集成》)。处方穿山甲(炮)草果知母槟榔乌梅甘草(炙)常山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疟疾。用法用量用水、酒共250毫升,煎至130毫升,露一宿,临

  • 补肾种子方

    《妇产科学》:补肾种子方药方名称补肾种子方处方枸杞子12克,菟丝子12克,五味子12克,覆盆子12克,车前子12克,益智仁12克,乌药12克,炙龟板12克。功能主治补益肾气。主阴阳两虚。用法用量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