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黄芩膏

黄芩膏

《永乐大典》卷一○三三引《王氏手集》:黄芩膏

药方名称黄芩膏

处方黄芩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大。

功能主治小儿衄血、吐血、下血。

用法用量3岁每服1丸,以浓盐汤送下。

摘录《永乐大典》卷一○三三引《王氏手集》

《圣惠》卷九十:黄芩膏

药方名称黄芩膏

处方黄芩1两半,黄柏3分,栀子仁3分,黄连3分(去须),竹叶2两,生地黄1两半,胡粉3分,川大黄1两,水银1两(入少水,与胡粉同研令星尽)。

制法水银、胡粉外,上锉,如豆大,以新绵裹,用猪脂1斤半入铛内,于慢火上煎10余沸,候药色紫,去绵,以布绞去汁,候凝,下水银、胡粉,以柳木篦搅令匀,膏成,以瓷盒盛。

功能主治小儿热疮黄脓出。

用法用量每日夜涂3-4次。

摘录《圣惠》卷九十

《鬼遗》卷五:黄芩膏

药方名称黄芩膏

处方黄耆1两,黄芩1两,芎?1两,白蔹1两,防风1两,芒草1两,白芷1两,芍药1两,大黄1两,细辛1两,当归1两。

制法上(口父)咀,以猪脂1升,微火上煎一沸一下,白芷黄即成膏。

功能主治痈疽坚强不消。

用法用量敷之。坚硬者,日可10易。

摘录《鬼遗》卷五

猜你喜欢

  • 薄荷煎圆

    药方名称薄荷煎圆处方龙脑薄荷(取叶)十斤,防风(去苗)、川芎,各三十两。缩砂仁五两,桔梗五十两,甘草(炙)四十两。炮制上为末,炼蜜为圆,每两作三十圆。功能主治消风热,化痰涎,利咽膈,清头目。治遍身麻痹

  • 大萝皂丸

    《医学入门》卷七:大萝皂丸药方名称大萝皂丸处方南星半夏杏仁瓜蒌仁香附青黛陈皮各15克 萝卜子60克 皂角(烧灰)30克制法上药为末。神曲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气喘,痰喘,风痰,食痰,酒痰。用

  • 王不留行汤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王不留行汤药方名称王不留行汤处方王不留行桂(去粗皮)桔梗(炒)大黄(锉,炒)当归(切,焙)甘草(炙,锉)各30克雷丸延胡索白及天雄(炮裂,去皮、脐)槟榔(半生,半煨熟)各45克桑

  • 理中降痰汤

    药方名称理中降痰汤处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干姜苏子功能主治温中健脾,降气化痰。治痰盛自汗。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七

  • 参耆散

    《仁斋直指》卷九:参耆散药方名称参耆散处方柴胡阿胶(炒酥)黄耆(蜜炙)白茯苓紫菀茸当归川芎半夏(制)贝母(去心)枳壳桔梗秦艽(洗)甘草(焙)各15克人参五味子羌活防风杏仁(水浸,去皮)款冬花鳖甲(醋炙

  • 赤豆方

    药方名称赤豆方处方赤小豆3升(淘净),樟柳根(好者,切)1升。功能主治老人水气胀闷,手足浮肿,气急烦满。用法用量上和豆煮烂熟,空心常食豆,渴即饮汁,勿别杂食。服2-3服,立效。摘录《养老奉亲》

  • 桑枝茅根汤

    药方名称桑枝茅根汤处方嫩桑枝30克,白茅根30克,霜桑叶9克,净连翘9克,苦桔梗9克,生甘草9克。功能主治辛凉解表。主血虚外感。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冷方南方

  • 胶艾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胶艾汤药方名称胶艾汤处方阿胶(碎.炒燥)、川芎、甘草(炙),各二两;当归、艾叶(微炒),各三两;白芍药、熟干地黄,各四两。炮制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劳伤血气,冲任虚损

  • 麋角既济丸

    药方名称麋角既济丸处方麋角1具(净水浸三日,刮去粗皮,镑为屑,盛在瓮瓶内,以牛乳浸一日,乳耗更添,直候不耗;于角屑上乳深二指以来,用大麦,只看瓶器大小,临时安顿甑内,约厚10厘米,上置瓶,更用大麦周延

  • 海桐皮煎丸

    药方名称海桐皮煎丸处方海桐皮半斤,牛膝半斤(去苗。上药并锉细。以水1斗,于大锅中煎至1升,用沙盆内烂研,绞取浓汁。即却于银锅中,渐渐入酒3升,煎为膏),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川乌头1两(炮裂,去皮